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上市公司竞逐商业航天赛道

2025-11-10 23:59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雯珊

    见习记者 张美娜

    11月10日10时4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国家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商业航天、北斗应用、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地方层面,广东、山东分别印发《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均提到将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支持商业航天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约0.38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2%。若按25%增速,203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逼近10万亿元,展现巨大的增长潜力。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卫星已经进入批量化发射阶段,同时,多家民营火箭公司的新型号火箭也计划于年内完成首飞。这将充分补充国内火箭发射资源,解决火箭发射成本高、频率低等问题,加速低轨卫星组网进程。商业航天产业即将进入持续落地期,招标进度和发射密集度等都将实现大幅提升,有望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新机遇。

    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中国商业航天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众多上市公司纷纷加码布局。

    上海霍莱沃电子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商业航天领域订单高速增长,已与国内多家主流卫星制造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一方面,公司卫星制造客户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主要得益于前期在标杆客户建立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单个客户的价值量快速上升,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卫星测量系统方面的产品线拓宽,公司在星载相控阵测量系统、射频微波测量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整星测量系统、光学测量系统等产品线。

    浙江臻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将充分受益于商业航天快速发展及特种领域信息化率和国产化率提升,公司作为国内商业宇航级器件的开拓者,抗辐照电源低成本供电解决方案、低成本单粒子保护方案等产品年供货超十万颗,广受相关客户认可。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布局商业航天业务,需直面“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多重挑战。公司不仅要承担航天器研发、发射设施建设等动辄数十亿元的前期资金投入,还需应对技术迭代快、太空环境复杂等带来的风险、发射失利等风险。从技术攻关到形成规模化盈利往往周期较长,这对企业的资金储备、技术沉淀和长期战略定力都是较大的考验。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