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传玺
    去年11月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马智行”),即将于本周登陆港股市场,成为少数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架构的自动驾驶企业。
    然而随着进入这条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其与对手的摩擦也愈发明显。
    据悉,就在小马智行与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远知行”)即将同步登陆港交所之际,一页路演文件的流出,让小马智行同时遭到两大竞争对手的驳斥。10月30日晚,文远知行CFO李璇在分析师群内发文,直指小马智行在给投资人的路演材料中,存在对文远知行的不实数据指控,涉及运营、技术实力、全球布局等,是对投资者的公然欺骗和误导。
    李璇强调,小马智行的行为已超出正常竞争范畴。其在路演和材料中有诸多片面不实、刻意贬低文远的表述。要求小马智行立即更正所有不实信息,文远知行保留一切法律诉讼权利。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百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度”)投资者关系总监林娟也发文表示,“过往,面对某友商在资本市场罔顾事实的诋毁,我们不屑回应。如今,不实之词愈演愈烈,我方已依法维权”。
    对于路演材料和双方回应等相关问题,《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小马智行方面,但截至发稿,对方暂未回应。文远知行及百度相关人士则回应称,上述内容属实。
    持续高成本投入
    资金链存隐性风险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小马智行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0.68亿美元、0.72亿美元、0.75亿美元、0.35亿美元。与此同时,2022年至2024年小马智行的净亏损额分别为1.48亿美元、1.25亿美元、2.74亿美元,单是2024年的亏损金额便超过了公司三年半的合计总营收。此外,2025年上半年,小马智行净亏损同比扩大87.24%至0.96亿美元。
    而持续亏损的原因,在财务数据中也一目了然。2022年至2024年,小马智行研发开支分别达1.54亿美元、1.23亿美元、2.40亿美元,三年累计超5.17亿美元,而同期公司总营收为2.15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9650万美元,占同期3543.4万美元营收的比例为272.3%。
    研发大把“烧钱”的同时,随着公司第七代车型自2025年6月份起进入稳态生产,小马智行车辆制造、维护、道路通行及运营人员成本将同步大幅上升。而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缓慢增长的营收交织着不断攀升的研发运营支出,尚未完成商业模式闭环的小马智行,未来一段时间压力不小。
    虽然小马智行最新的自动驾驶套件BOM成本较上一代降低70%,但单车成本仍接近30万元。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当下Robotaxi单车每年维护成本约5万元,运营成本约3万元,安全冗余成本在3万元至10万元之间浮动。而小马智行目前单车日均营收仅为27.1美元,单车全年营收为7万元,远不足以覆盖日常运营及维修等费用。
    小马智行CEO彭军此前表示,当Robotaxi车队规模达到约5万辆时,公司才可实现盈亏持平。
    虽然业内普遍认为Robotaxi仍有一定降本空间,但5万辆的车队规模,单是生产成本便超过百亿元,每年的运营费用也不低于数十亿元,相对于研发费用更是一笔巨额投入。
    据悉,硬件成本下降是推动Robotaxi规模化落地的关键因素之一,开源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硬件价格降低不及预期将导致量产节奏滞后,对公司当期收入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持续流出也证明了小马智行的“造血”能力仍有待提升。招股书显示,2024年小马智行经营活动现金流流出1.1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流出0.8亿美元。
    东吴证券的研究报告预测,从2025年至2027年,小马智行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分别为-20076万美元、-20082万美元和-5553万美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表明公司尚未实现自我造血能力,依赖外部融资维持运营,存在资金链紧张的隐性风险。
    穆迪在今年4月份报告中也明确表示,对自动驾驶公司来说,由于研发与推广部署L4需要高成本投入,前期付出的大量投资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造成压力。
    行业竞争加剧
    小马智行能否突围?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迭代的浪潮下,自动驾驶赛道已成资本与技术角逐的竞技场,其中Robotaxi领域的竞争更是进入白热化阶段。小马智行不但面临文远知行、百度ApolloGo等本土对手,同时还要迎战Waymo、特斯拉等国际巨头。
    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创新联盟调研员高超表示,“在这场关乎未来出行格局的马拉松竞赛中,日益拥挤的赛道,更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当前,Robotaxi赛道的竞争已从单一技术比拼转向技术、安全、运营、生态的综合较量”。
    从车队规模上看,小马智行尚无领先优势。目前小马智行Robotaxi车队数量为686台,而百度ApolloGo全球车队规模已超2000台,单周订单达25万单,累计提供超1700万次乘车服务,用户基数与运营经验远超小马智行。此外,文远知行也拥有超1500台自动驾驶车辆,其中超700台为Robotaxi;Waymo的车辆总数则突破1500台。
    同时,在单车成本方面,百度ApolloGo约20.5万元,领先一众同行。
    与此同时,国内造车新势力多数也拥有自己的智驾团队。其中小鹏汽车有限公司已明确将于11月5日公布其首款量产Robotaxi的最新进展,预计2026年实现全球首发。包括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滴”)、曹操出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曹操出行”)等平台公司也在加速其Robotaxi业务布局。
    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滴滴可将其服务无缝接入滴滴出行APP,实现与传统网约车的混合派单,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构建了系统优化所必须的真实场景数据反馈闭环。加之其占据网约车市场份额约70%,现有存量客户规模巨大,其在平台协同与数据积累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而曹操出行更是吉利控股Robotaxi重要的商业化载体。跨界参与者的加速布局,也进一步挤压了行业内企业的生存空间。
    实际上,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到2030年才有望达到666亿美元。加之大城市车辆总体数量的管控,Robotaxi市场已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
    在技术层面,目前多数企业已掌握基础L4技术,小马智行并未形成独特的技术壁垒,其全场景运营能力虽覆盖四大一线城市,但Waymo的完全无人化运营、百度的规模化落地规划、文远知行的车企深度协同,均形成了差异化优势。
    在自动驾驶行业,安全口碑往往比技术参数更能影响市场认可。小马智行今年5月份发生的测试车起火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却暴露了其在车辆安全管控上的漏洞,为其品牌信任度蒙上阴影。
    高超表示,当下一众自动驾驶企业能否凭借技术深度、运营真实性与商业化效率突破重围,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唯有真正敬畏技术、尊重用户、遵守规则,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穿越周期,而那些忽视安全隐患、缺乏差异化优势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
(编辑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