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雨瑶
    10月30日晚间,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啤酒”)披露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销量266.81万千升,营业收入130.5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1亿元。
    当下,啤酒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新玩家不断涌入。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重庆啤酒多措并举,通过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加速新品布局,拓展非现饮渠道等,从而展现良好的经营韧性。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公司高档产品的占比在持续提升,一方面得益于国际品牌的增速较快,另一方面源于拉罐、一些创新品类的推出,非现饮渠道表现较好。”当日晚间,重庆啤酒总裁李志刚在接受《证券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另外,得益于公司推行的成本节约举措,以及原材料成本回落带动毛利率提升,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公司整体盈利向好。”李志刚补充说。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第三季度,外部条件的挑战依旧存在,导致行业整体承压。”李志刚说。
    尽管啤酒行业仍面临压力,不过,李志刚坦言,非现饮渠道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得益于非现饮渠道的拓展,公司的瓶装拉罐产品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不只是持续拓展非现饮渠道,以推新口味、拓新品类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同样是重庆啤酒稳固自身基本盘的关键举措。
    2025年,面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重庆啤酒依托其强大的“本地品牌+国际品牌”优势,今年陆续发力“大容量”新品,推出“乌苏精酿大红袍啤酒”1L装、“山城龙井绿茶精酿”1L装、“大理精酿”1L装等,同时上线“风花雪月青提味低醇啤酒”。
    “我们会继续在非现饮渠道布局1L装的相关产品,后续也会推出更多的1L装新品。”李志刚表示。
    非啤酒品类方面,今年,重庆啤酒也陆续推出“天山鲜果庄园”苹果味与白桃味汽水等产品,以创新口味探索啤酒以外的更多可能。这些新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产品线,也为公司的品牌焕新和市场拓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端化是啤酒企业竞争的主战场。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重庆啤酒的高档产品(消费价格8元及以上)实现收入77.15亿元,同比增长1.18%,占营收的59.08%。不过,相比高档产品,前三季度公司的主流(消费价格大于等于4元小于8元)、经济产品(消费价格4元以下)略有下滑。
    “主流、经济产品略有下滑主要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对此,李志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际品牌的持续渗透,以及1L装、精酿啤酒等创新产品的成功布局,共同驱动了产品组合的优化与高档酒比重的稳步增长,公司会持续推进高端化。
    啤酒行业竞争加剧
    当下,啤酒行业呈现出结构性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态势。行业竞争激烈是不少啤酒厂商的共同心声。
    新玩家正在不断涌入啤酒行业。前不久,蜜雪冰城斥资2.968亿元收购现打鲜啤品牌“鲜啤福鹿家”53%股权,正式将业务版图拓展至啤酒领域。此外,不少白酒巨头也竞相跨界推出精酿啤酒,试图开拓新的增长曲线。
    重庆啤酒在三季报中披露,在公司市场区域,全国性啤酒企业加大投入,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新兴小众啤酒品牌也可能加速渗透和扩张,啤酒消费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市场迎来更多新入局者,竞争不可避免。”对此,李志刚坦言:“但从另一角度看,市场上更多玩家的加入,以及更多创新品类的推出,将进一步激发啤酒市场的活力。”
    并且,李志刚认为,新玩家的涌入并不会改变啤酒行业的集中化趋势。“新入局者更多倾向于啤酒饮料类,这些品类的市场体量可能会加大。”
    无疑,啤酒行业的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在这场变革中,包括重庆啤酒在内的五大啤酒龙头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随着消费者对“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需求的日常化,即时零售也正成为啤酒企业竞争的新高地。
    整体而言,尽管啤酒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但李志刚表示,未来,公司的发展逻辑坚定而清晰:公司会一如既往地推进大城市计划,加大对非现饮渠道的投入力度,同时,公司也会加速O2O拓展和服务,抓住即时零售的增长机会。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