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桂小笋
服务消费市场的拓展已经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自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来,上市公司如何多元化创新,进一步拓展服务消费的潜力,成为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10月14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相关上市公司及行业人士,对于政策带来的机遇,行业人士认为,消费场景的创新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依托原有业务的优势,打造多业态融合的新消费场景,在激发消费新活力方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成为相关上市公司的重要任务。
“公司高度关注政策,深刻认识到这一政策不仅为服务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广大企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作为专注服务企业的机构,我们已系统梳理政策导向与企业的核心需求,明确了多维度的业务拓展方向。公司将持续跟踪政策落地细则,结合不同行业企业的差异化需求细化服务方案,通过精准赋能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杨林燕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介绍。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总监刘有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上市公司拓展服务消费市场可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包括创新消费场景、扩大优质服务供给等。
“建议相关上市公司积极融入‘服务消费季’等促消费活动,加强与知名IP合作,打造商旅、文化、体育、健康等多业态融合的新消费场景。鼓励发展首发经济,依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等试点机遇,助力新兴服务品牌成长。其次,文化旅游、文博机构可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探索夜间经营与策展创新;体育、影视类企业应聚焦高品质赛事组织和精品内容创作;养老、医疗健康企业可借助行业开放政策,引入社会资本或外资资源,提升服务专业化、多样化水平。”刘有华说。
建设数字服务新生态
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服务新生态,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林云在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坚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构建了直营门店、加盟门店、智能终端、电子商务和来伊份社区购APP等全渠道网络体系。同时,外卖自运营体系、社区团购等业务有效盘活线下门店资源,实现了商品、支付、会员、库存等全要素的线上线下高效协同。未来,公司将持续以政策为导向,依托全渠道优势与数字化能力,将“扩大服务消费”的政策红利转化为实际经营动能,在为消费者创造更优质体验的同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刘有华分析,相关上市公司在拓展服务消费市场时,还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服务新生态。文旅、会展等相关企业可结合入境免签等便利政策,针对性开发适合国际游客的服务产品,拓展跨境消费市场。此外,“建议相关上市公司要用好、用足政策资源。主动申报文化、体育等领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相关资金支持,对接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基金、专项信贷等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为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