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蓉
“看完比赛的票根先别丢”——这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新习惯。凭赛事票根享受当地景区优惠、演唱会门票能享受餐饮折扣、机票票根兑换消费代金券……小小票根正成为连接商旅文体等各消费场景的钥匙。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票根经济’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其打通了城市消费场景,创造了消费新模式。这种模式的魅力在于构建多方共赢的消费生态,不仅为商家带来了客流和销售额的双重提升,还增强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城市经济活力。一批上市公司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积极掘金‘票根经济’新蓝海。”
“票根经济”兴起
近日,五月天演唱会在长沙唱响。长沙市商务局整合商业资源,组织餐饮、住宿、零售、文旅等多领域知名商家参与,形成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优惠网络。一张五月天演唱会门票,不仅通往音乐盛宴,更成为畅享长沙美食、住宿、购物和娱乐的“通行证”。
今年7月份,在第34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活动中,北京市顺义区同步推出“票根经济”优惠活动。参与此次“票根经济”优惠活动的商户达到200余家,覆盖餐饮、住宿、体育、景点、影院、零售等品类,票根优惠力度最大可达5折。
“票根经济,是指消费者凭借交通出行、体育、文旅等活动的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中将其转化为折扣、积分或兑换券等权益,实现‘一票多用’。这种模式以票根为纽带,串联起原本孤立的消费链条,推动消费从‘单次购买’向‘链式体验’延伸,进而有效刺激二次乃至多次消费。”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消费旺季,多地积极布局发力“票根经济”。例如,宁夏“乐购银川,悦享金凤”活动以“票根经济”打破消费场景壁垒,市民凭“十一”国际车展门票可在新百CCpark、阅彩城、金凤万达广场等六大商圈享专属礼遇,外地游客凭机票、火车票能享8.8折消费特权,而演唱会、马拉松等活动票根更可兑换景区门票优惠、酒庄品鉴资格等761家商户福利。
上市公司积极试水
随着“票根经济”升温,一批上市公司积极捕捉商机,从文旅企业到消费企业,从服装企业到科技公司,纷纷结合自身优势掘金“票根经济”。
正在火热进行中的“苏超”,不断释放消费活力,深耕户外运动产业的上市公司北京三夫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运用丰富的品牌运营经验,抢占了一波“票根经济”市场机遇。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本次虽然没有赞助‘苏超’比赛,但是持有‘苏超’比赛票根的消费者,可以到宿迁三夫仓店享受购物优惠。”
零售行业上市公司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则在延续传统节假日营销优势的同时,不断尝试“主题营销”策略,积极探索“票根经济”。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推出“名表节”“化妆节”“箱包节”等活动,还依托“城市微度假”概念,推出“游玩+消费+住宿”的套票,以“票根经济”串联文旅、策展等跨行业资源,着力构建多元文旅消费生态。
高政扬表示:“‘票根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发力。下一步,要让‘票根经济’持续释放发展动能,还需从服务机制创新、文化价值挖掘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