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玉
A股上市公司正密集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吸引人才、提升竞争力。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311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权激励相关公告,而2024年全年这一数量仅为381家。其中,仅9月27日一天,就有北京铜官盈新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等33家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相关公告。
从行业分布来看,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科技成长板块。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力设备等行业表现突出。
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行业普遍具有技术密集、研发投入高、人才竞争激烈的特点,而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激发核心员工创新动力与工作积极性的工具,恰好契合了行业发展的需求。以电子行业为例,技术迭代速度快,核心研发人员的流失可能对企业技术优势造成重大影响,通过股权激励将员工利益与公司股价、业绩深度绑定,能够有效降低人才流失风险,保障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性。
记者梳理近几年股权激励公告发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正呈现出考核指标精细化、时间维度多期化、激励对象分化等特征。
具体来看,早期方案多采用单一营业收入或净利润作为考核指标,现在则呈现出精细化的特点。以烟台中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按业务地域设置了境内、境外两类分别考核营收与利润,使激励更加精准有效。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股权激励已成为上市公司治理现代化的标准配置,A股上市公司正在通过多元化、差异化的激励方式,构建人才与资本的新连接方式。
“对上市公司而言,通过股权激励,既能吸引核心团队、驱动业绩长期增长,又能向市场传递信心、提升估值,推动企业从融资扩张转向价值创造。其本质是通过利益深度绑定,实现共赢格局。”张孝荣说。
股权激励计划不仅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视,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投资者积极就相关话题发问,关注的焦点包括:公司是否有股权激励计划、计划何时推出、激励对象范围及考核标准等。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的关注并非偶然。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具有多重积极信号:其一,通过绑定核心团队利益,可降低人才流失风险,保障公司长期发展稳定性,尤其对科技、医药等依赖核心人才的行业而言,这一作用更为关键。其二,精细化的考核指标往往与公司战略目标挂钩,如高营收增长率、研发投入占比等指标,可作为判断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潜力的重要依据。其三,股权激励的推行也反映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体现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视,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任度。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何制定出既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又能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的股权激励计划,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胡麒牧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