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欢
8月14日晚间,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敦煌种业”)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敦煌种业实现营业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21.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45.4万元,同比增长73.43%。
种子销售稳步增长
敦煌种业是一家集农作物种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脱水菜、番茄粉、番茄酱的生产、加工、销售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报告期内,敦煌种业的核心引擎——种子产业表现尤为突出。据全国农技中心统计,2024年至2025年国内玉米种子供需比达到175%,市场总供应量远超需求量。供需失衡致使今年上半年种子市场销售迟缓、售价下降、竞争激烈。“根据种子产业市场环境及需求变化,公司今年上半年不断调整和优化销售策略,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推广活动,优势自有品种销售实现稳步增长。”敦煌种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今年上半年,敦煌种业种子产业贡献营业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长35.02%;实现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66.01%,成为公司整体业绩增长的核心支柱。
相较于种子业务的亮眼表现,敦煌种业食品贸易产业受到外部环境冲击明显。受中美关税及贸易摩擦持续影响,公司番茄酱、番茄粉、脱水菜等主要产品出口受阻,市场价格普遍下滑。
面对不利局面,敦煌种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成本控制,优化产品结构,并积极拓展国内外销售渠道。食品贸易产业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625.11万元;实现净利润526.96万元,在逆境中努力保持了生产经营的基本稳定。
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种业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期。《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将“农业新品种培育”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旨在夯实粮食安全,强化粮食调控,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强调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加快种业创新攻关。
“这轮密集政策为种业企业带来清晰机遇:一是国家资源强力聚焦育种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研发支持;二是粮食安全战略驱动下,高产优质、突破性新品种的市场需求将持续爆发;三是政策明确培育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将在资源整合、平台建设和市场准入上获得更强支撑。”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
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敦煌种业的种业创新优势进一步凸显。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公司依托敦煌种业研究院,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玉米主产区的“一院六站”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了1900m²的标准化种质资源库,玉米种质资源保存数量9.85万份。值得关注的是,敦煌种业还建成了生物育种实验室和单倍体工程化育种平台,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育种管理系统,实现了科研育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敦煌种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强化产学研科企合作,依托甘肃省玉米种业研究院、杂交玉米育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选育创新平台,持续开展玉米新品种培育,现有45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今年上半年,敦煌种业自主研发的“敦玉49”玉米品种成功入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5年)。
“种业企业发展面临着较好的机遇期,同时也应积极迎接挑战,探索种业‘链式发展’,即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整合利益链、应用技术链、探索人才链、探索创新链、培育生态链。”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洪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于未来的发展计划,上述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准定位品种选育方向,加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提升育种技术水平,加快新品种培育进程。同时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努力提升市场份额。”
(编辑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