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欢
8月14日晚间,甘肃电投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能源”)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甘肃能源实现营业收入39.31亿元,同比增长0.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5亿元,同比增长16.87%。
报告期内,甘肃能源所属电站累计完成发电量126.37亿千瓦时,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电力销售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上半年完成售电量121.60亿千瓦时,其中参与市场交易的电量高达120.62亿千瓦时,占总售电量的99.19%,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3.10亿千瓦时。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归功于公司2025年积极推动水电参与中长期电力交易,有效抓住了市场机遇,提升了电力销售的效益。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发电控股装机容量为753.97万千瓦,其中,控股火电、水电、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400万千瓦、170.02万千瓦、110.35万千瓦和73.6万千瓦。今年上半年,公司可再生能源补贴应收1.66亿元,收到以前年度可再生能源补贴237.46万元。
甘肃能源通过资产重组引入的控股子公司甘肃电投常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常乐公司”),成为业绩增量的重要引擎。2024年11月份,甘肃能源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作价76.28亿元收购常乐公司66%股权。
常乐公司主营业务为火电能源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公司一期4×1000MW调峰火电项目是西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调峰火电项目、甘肃省首个百万千瓦火电项目,也是祁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调峰电源。收购后,公司成为一家集火电、水电、风电、光伏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电力上市公司,形成了“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调峰火电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快速响应与灵活调节能力。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这一能力愈发关键。清洁能源反向收购火电项目能高效整合火电调峰优势与清洁能源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风光水火储’协同布局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效应,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这一战略举措在2025年上半年即显现巨大效益。常乐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净利润超10亿元。重组之时,交易对方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甘肃电投”)曾经作出业绩承诺,2024年至2026年常乐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37亿元、11.73亿元、11.99亿元。
“常乐公司作为西北重要的调峰电源,其优异的盈利能力验证了甘肃能源资产重组的前瞻性。在新能源波动性加大的背景下,常乐提供的稳定现金流和调峰能力,是支撑甘肃能源‘风光水火储’战略落地的核心基石,其价值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只会愈发凸显。”一位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表示。
新能源业务的突破成为另一大亮点,公司上半年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截至目前,腾格里沙漠大基地6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其中的凉州九墩滩300万千瓦光伏项目、民勤南湖100万千瓦风电项目)、永昌河清滩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绿电聚合试点项目一期工程100.02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民勤100万千瓦风光电一体化项目均已获得核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控股股东电投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资本运作平台,甘肃能源拥有得天独厚的股东背景优势。电投集团是甘肃省第二大发电主体和省属发电龙头企业,是省政府确立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单位,被甘肃省确定为甘肃省电力产业和数据信息产业链“链主”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形成了电力热力、数据信息、产业金融、公益民生、战略投资等板块,是拉动投资和促进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依托电投集团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项目资源储备,甘肃能源聚焦能源电力主业,持续优化资产结构,积极推进储备项目落地,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未来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