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僖
5月20日下午,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股份”)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公司董事长李晓亮、副董事长魏文光、总经理魏立军等高管以及三位独立董事与到场公司股东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交流。
2022年以来,国内造纸行业和基础化工行业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一直未能走出“凛冬”,这也让“造纸+化工”双主业发展的华泰股份,面临着业绩下滑、行业竞争加剧等困局。
作为造纸行业的老牌头部企业,华泰股份并未困于其中,而是通过构建造纸“产业大脑”、投建70万吨化学木浆项目等动作,持续增强“内功”。股东大会期间,公司高管详解“练功秘籍”,给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推动造纸工业4.0进程
今年4月份,华泰股份正式上线运营造纸“产业大脑”项目,本次股东大会上,公司副董事长魏文光首先用一组数据展示了该项目给公司各环节带来的改变:经初步测算,项目在2024年试运行期间,使得公司产能提升8.57%、产品质量提升7.6%、生产效率提升5.8%、运输效率提升15%。
魏文光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高档新闻纸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盐化工生产基地,华泰股份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上有1.7万家供应商、2.2万家下游客户,每天还有3500辆物流车辆奔跑于全国各地。传统的生产管理运营模式,难以高效管理这样复杂的体系。
而造纸“产业大脑”建构了五个大模型,覆盖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物流、财务的全流程。“项目的建设初衷就是让‘数据多跑路,人机少跑腿’,构建造纸行业数智化商业新模式。”魏文光说,后续五个大模型实现联动后,会进一步助力公司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在生产环节,造纸“产业大脑”通过预测最优工艺条件,既能降低对人工经验的依赖,又可实现生产工艺参数的快速精准调整,如此就可以灵活定制生产方案,助力柔性化生产。
魏文光表示,在当下造纸行业竞争激烈、市场波动变化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数智化转型赋能全流程,实现大数据分析管理,将大大提升纸企的竞争力。
交流期间,也有股东建议公司,有了新质生产力,更需同步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让新型人才与新质生产力形成更好的匹配。
华泰股份董事长李晓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说:“2025年,公司将围绕科研平台、产业大脑,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推动造纸工业4.0进程。”
补链延链调结构
无论是造纸行业还是化工行业,近年来由于行业产能不断扩充,终端需求不振影响,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高,身处行业周期底部,华泰股份如何增强竞争实力,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不久,华泰股份正式公告,公司造纸业延链补链的重点项目年产70万吨化学木浆项目已于近期建设完工,装置流程实现全线贯通,并开机调试成功。
华泰股份总经理魏立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可提升公司浆产品的规模、成本及质量优势,满足公司自身产成品的循环利用及往上游产品的进一步延伸,更能进一步保障原料供应,对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华泰股份独立董事戚永宜表示:“推进浆纸一体化,补齐与国内其他头部造纸企业差距,对于华泰股份意义重大,不仅可以降低原材料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制浆造纸生产中的生物质能源利用,也更符合‘碳中和’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公司近年来积极向高档文化纸、特种纸等转型升级,特别是全资子公司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华泰”)完成浆纸搬迁改造项目后,通过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日照华泰成功开发出高档文化纸、环保型传媒纸、瓦楞纸、食品包装纸等新产品,推动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李晓亮表示,公司会继续对造纸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向附加值高、市场销路好的纸品方向发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对于公司的化工主业,李晓亮表示,今年公司会通过进一步拉长盐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全面加快上游资源开发和下游新产品生产进程,发展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产品,提升化工板块盈利能力。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