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林艳
5月20日,氢能源板块异动拉升,截至午间收盘,天津百利特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利电气”,股票代码:600468)涨停,实现三连板;北京京城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涨超7%,光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个股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近日,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贺昂率相关市管企业到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调研。调研组邀请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朱德权围绕氢能产业的发展机遇做专题讲座。
贺昂提出,市管企业要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战略地位,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要坚持统筹谋划,将氢能产业作为“十五五”规划研究的重点方向,把握制、储、运、加产业链条上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快培育具有产品创新力、市场竞争力、行业引领力的领军企业。
在经济社会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重要的低碳清洁能源,其发展情况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持续颁布氢能源利好政策,助推氢能产业持续发展。
2024年12月份,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以拓展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为着力点,加快技术装备产品升级,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增长点。到2027年,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装备支撑和技术推广取得积极进展;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以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2024年8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其中提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氢能源正迎来蓬勃发展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实力与产能均居全球前列,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上优势明显。
从应用场景来看,“目前氢能应用技术呈现从单一交通领域向能源、冶金等领域加速拓展的态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各领域绿氢需求总量将达到500万吨左右。”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说道。
从制氢技术上看,我国制氢技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传统化石能源制氢(如煤制氢、天然气制氢)技术成熟,仍是当前主要制氢方式。与此同时,绿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发展迅速。“随着技术进步,电解水制氢成本逐步降低,效率不断提升,成为未来重点方向。此外,工业副产氢提纯技术也在优化,提升了氢气回收利用率。”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编辑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