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华润置地今年可售货值超5300亿元 李欣称“地产低迷时也不悲观”

2023-03-30 19:00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陈潇

    “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三年调整,已经发生深度改变,长效机制正在构建,新旧模式的转变正在逐步形成,更考验企业的战略定力。”3月29日,在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华润置地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李欣表示。

    据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华润置地实现综合营业额为2070.6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开发物业营业额为1761.6亿元,同比下降4.2%;投资物业营业额为170.2亿元,同比下降2.4%;如剔除租金减免影响,营业额192.6亿元,同比增长10.5%。

    对于公司2023年的业绩指引,李欣表示,2023年华润置地还有5300亿元-5400亿元的可售货值,按照60%的去化来看,超过3000亿元的销售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低迷时也不悲观

    具体来看,2022年华润置地开发销售型业务签约排名上升至第四,经营性不动产业务在疫情影响下,剔除减免后,租金收入仍实现10.5%的正增长,呈现稳健的经营能力。

    对此,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央企,华润置地融资具备优势,为企业的充足现金流奠定基础。此外,公司旗下项目品质较高,品牌较为可靠,也是购房者优先选择的房企,种种的原因使得华润置地业务排名不断上升。

    从签约额来看,2022年华润置地实现签约额3013.3亿元,同比下降4.6%;签约面积14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8%,全年结算面积12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5%,而开发物业结算毛利率维持在23.0%高位。另外,已销售尚未结算的签约额2493亿元,有待陆续结算。其中,已锁定在2023年内结算的开发物业营业额已达1632亿元。

    李欣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会变,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不会变。

    “虽然面临着需求实质下降、盈利空间受限、区域分化加剧等风险,但伴随着行业向新发展模式过渡,国家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行业赛道明显拓宽;长租、产业REITs迎来机遇期,经营性不动产价值将得到释放;科技创新、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李欣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从财务盘面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底,公司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975亿元,总有息负债率40.2%,净有息负债率38.8%;三道红线指标稳居绿档;年末加权平均融资成本3.75%,平均债务期限5.4年。

    在上述业绩会上,李欣表示,未来发展核心导向是实现有利润增长的营收和有现金流的利润,公司坚持长期主义,地产高歌猛进时不冒险,地产低迷时也不悲观,做一些必要的战略调整,做有质量的规模增长。

    聚焦高能级城市精准投资

    受市场下行影响,公司毛利率以及利润呈现一定下滑。2022年全年,华润置地综合毛利率为26.2%,同比下降0.8%。其中,开发物业毛利率23%,同比下降0.7%;投资物业毛利率65.6%,同比下降2.6%。计入投资物业重估增值后的股东应占净利润280.9亿元,同比下降13.3%。

    对此,华润置地管理层回应称,华润置地综合毛利率26.2%,下降0.8%,但一年的项目不代表长期情况,2023年会提高2%—3%。此外公司坚持“调结构、调节奏、调布局”,聚焦高能级城市,做到了精准投资。

    “高能级城市往往在经济、人口、产业、居民消费能力等方面强于低能级城市,而这些指标就是房企投资拿地的先导指标。因为城市基本面好,才会孕育更多的市场需求。”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高能级城市需求较大,有利于产品的去化速度,布局高能级城市有利于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但也将面临着市场竞争大的风险。

    据了解,报告期内,华润置地新获取项目71个,总地价1442亿元,一、二线城市投资占比92%。

    此外,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润置地总土储面积6478万平方米,其中开发销售型业务土储面积5491万平方米,一、二线城市面积占比维持在71%;投资物业土储面积987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占比68%,一、二线城市面积占比78%。

    值得一提的是,以购物中心为代表的投资物业将成为华润置地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未来两三年仍将是新建购物中心投入运营的高峰期。

    “2023年,计划在北京、杭州、南京、重庆、长春、昆明、无锡、温州等地新开约10座购物中心。”华润管理层表示,2022年末华润置地在营购物中心66个,已有23个城市实现2个及以上购物中心布局。根据计划未来几年每年新开业购物中心10个或更多,预计2026年末,在营购物中心将增加至111个。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