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卫新
1月24日晚,协鑫能科发布公告称,预计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6亿元至8.88亿元,同比增长40.15%至60.37%。
公司总经理费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2020年经营业绩继续保持较高同比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投建的相关天然气和风力发电项目陆续并网,装机规模及发电量、供汽量均同比上升。另一方面得益于燃料成本下降及内部经营管理提升,公司2020年全年累计完成发电量156.7亿千瓦时,同比上年增长14.3%,发电量创下历史新高。”
“抢装潮”催“涨”装机容量
协鑫能科主营业务为清洁能源发电、热电联产及综合能源服务。2020年,公司应对行业抢装潮,技改扩能和新上项目齐头并进,投运天然气热电联产、风电、垃圾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869.6兆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519.6兆瓦,比2020年年初风电装机规模翻了两番有余,成为业绩亮点之一。
“我们基于在工业园区、城市负荷中心建设的多个分布式能源项目,建立了综合能源供给和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公司综合能源管理云平台上线企业600余家,管理容量超1200万千伏安,年响应规模位居江苏省前列,售电已经连续3年保持100亿千瓦时以上的销售规模。”采访中,费智表示,围绕“清洁能源+大数据”方向,公司在广州、无锡等地试水IDC数据中心项目,切入新基建赛道,推动综合能源服务纵深发展。
“2020年公司外拓市场、内控成本,在运项目保持内生增长动能。”据费智介绍,2020年公司拓展供热量超60万吨,增厚净利润约3000万元。燃料掺烧管理方面,公司极力内控成本,节约燃煤成本约5700万元。与此同时,公司还紧抓燃料成本下降“窗口期”,旗下热电企业同比多发电量约3.8亿千瓦时。整体来看,热电煤耗折算后同比下降5克/千瓦时,热网管损同比再降0.7%。
“当下清洁能源前景很好,一方面是世界大趋势,清洁能源是发展的大方向,另一方面我国在新能源上技术进步较快,更容易实现弯道超车。”谈及清洁能源市场的发展前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2020年协鑫能科近9成下属企业提前完成全年利润目标,经营业绩迈上新台阶。以苏中区域运营中心为例,截至2020年10月份,该运营中心累计售电6.54亿千瓦时,售汽227.3万吨,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全年1.2亿元利润目标。
收缩海外战线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发布前两日,公司披露对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应收款项、存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3.55亿元,其中对在建工程计提1.29亿元,对无形资产计提1.88亿元,上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预计将减少净利润1.73亿元。
依据公告,3.55亿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有约3.03亿元主要涉及公司对土耳其地热项目计提的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自2016年收购土耳其地热项目以来,公司一直秉承稳健投资的原则,在四个区块陆续勘探钻井的同时,不断进行项目可行性的技术论证。”采访中,费智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使得土耳其经济形势雪上加霜,里拉持续贬值,且土耳其政府尚未就即将到期的地热发电补贴电价政策出台新的方案,根据目前的整体勘探情况以及疫情下日益严峻的投资环境,该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投资回报的可能性极大。公司综合权衡投资回报和风险因素,基于谨慎原则,主动选择将相关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账面金额低于预计可收回金额的部分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剔除商誉减值因素影响,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为9.49亿元至10.61亿元,同比2019年上市公司净利润5.54亿元预增71.3%至91.5%。”采访中,费智表示,公司之所以决定终止对土耳其地热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其实是想收缩战线、聚焦主业。
“在保持热电联产、风电等清洁能源主业稳定增长,以及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公司会进一步聚焦既有的清洁能源运营核心优势,发展差异化竞争护城河,提升市场地位和业绩水平,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费智补充道。
疫情影响下,就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盘和林提出建议,“清洁能源最大的市场是中国,新能源企业总体上应该聚焦中国市场。对于海外市场,如今欧美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意识较强,产品需求旺盛。但毕竟清洁还是要付出成本的,富有的国家能够负担,而其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现实的困境依然是以化石能源应用为主要目标,再叠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作为公共部门的能源供应项目回款难度加大。”
(编辑 于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