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鹤 舒娅疆 见习记者 蒙婷婷
近日,备受关注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传出重磅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要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包括成都、重庆地区在内的川渝上市企业们有望收获发展红利。在此背景下,紧抓机遇、抢占市场、做大做强企业,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成为企业心声。
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增长极”作用
“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关键是成、渝两个(双)核。”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璐认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西部地区亟须发展起来和东部沿海城市群量级相匹配的城市群。
刘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地处西部的重要战略地位,成、渝两地都很受国家重视。早在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将成渝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时,财经界便掀起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热烈讨论。
“高铁时代到来,打破了成都与重庆之间的地理空间分割,两地的通勤时间即将缩短到1个小时。成都‘东进’正在突飞猛进,而重庆‘西拓’也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而在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之下,成渝双城经济圈更担任着国内大循环的历史使命。”刘璐认为,成渝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都是在抓住当前沿海产业转移浪潮的同时,培育自己的创新增长点,但两地的产业发展要避免“抢项目”,而是要侧重优势互补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比如,成都的Intel芯片厂和重庆的电脑整机制造厂的互补就是一个典型的产业互补案例。
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盛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央在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时提出的要求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是我国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区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央对这一区域的发展前景寄予厚望,它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增长极’。国家将会以更大力度支持其加快发展,将有更多重大项目,比如成渝高铁中线、连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路和公路、客运和货运机场等现代交通建设项目,新兴产业中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高端制造、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的科研设施等,在这一区域布局。在中央支持下,成渝地区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我国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这里集聚国内外先进要素和中高端企业的能力,会强于许多区域。”
“伴随着环境的改善和市场的快速成长,不仅已经投资的企业有望收获‘红包’,大多数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受益;新进入的企业也会找到更多机会,先进生产要素的涌入,有望形成‘马太效应’,这无论对生产类企业、投资类机构、服务类企业,都具有很强吸引力。”盛毅表示道。
助力川渝上市公司蓬勃发展
从A股情况来看,四川、重庆近年来积极聚力资本市场,两地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191家,“川股”“渝股”军团呈现蓬勃生机。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重庆市共拥有56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近万亿元。其中,11家上市渝企涉及生物医药产业,占比重庆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9.64%;10家上市渝企涉及汽摩产业,占比重庆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7.86%;9家上市渝企涉及房地产及建筑装饰产业,占比重庆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6.07%。
上述主要行业板块内诞生了不少市值“大佬”。以截至10月21日的最新市值计,智飞生物、长安汽车、金科股份跻身重庆A股上市公司市值前五。此外,在网游业、公用事业、食品业及金融业,重庆也具备明显的产业优势。其中,巨人网络、重庆燃气、涪陵榨菜、有友食品、渝农商行等上市公司在市场上具有不小名气。
四川拥有A股上市公司135家,截至10月21日,川股总市值已轻松超过2万亿元。其中,“千亿市值”公司共有4家,分别是五粮液、泸州老窖、新希望和通威股份。此外,天味食品、康弘药业、科伦药业、水井坊、舍得酒业、国金证券、华西证券、天齐锂业、蓝光发展等公司均为业内知名企业。《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以来,四川共有10家公司登陆A股市场,其中包括4家科创板公司,而成都先导是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川股力量持续壮大。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在川股、渝股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有望给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于当地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利好,尤其利好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和网游等领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成渝经济区具备三大特点,即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产业、打造宜居城市,这三点都以改善科技企业营商环境为目的,未来成渝地区或将成为中国又一个硅谷。”
盘和林进一步指出,科技行业发展带来了需求递增,使得地产和金融行业也随之水涨船高。只不过,成渝地区为营造高质量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遏制地价上涨,促进当地地产行业增加周转和供应,力求发展的均衡性。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赖阳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会推动两地之间人才的流动和资本的互动,从而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及环境。同时,随着两地城市集群的进一步提升,也会吸引更多的产业和资源进入,最终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而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支持领军产业更好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上市公司必然形成利好。
企业声音:
上市公司齐点赞期待为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
在众多分析人士均看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前景给企业带来“红包”效应的同时,当地上市公司亦纷纷给予积极地响应和热烈地期待。
成都银行于今年4月与重庆银行签订《共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悉,此协议为成渝两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首个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共同唱好“双城记”,携手建好“经济圈”。此外,成都银行还与重庆市江北区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推动成渝地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建设规划、金融核心聚集等重点领域,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机制,开展深度、务实合作。
金科股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成渝两地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将是企业在地产白银时代突出重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房企在成渝两地的布局将更聚焦到成都和重庆的主城区或两地通勤的关键节点,以发挥极化效应。截至2020年半年末,金科股份总可售面积超7400万平方米,其中,重庆、四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作为公司的大本营和基本盘,土储占比超41%,是成渝经济圈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之一。”
“作为起家于重庆的民营企业,公司一直以来深耕布局重庆及成都两地的城市更新和发展,也一直坚定看好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迪马股份董事会秘书王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在成渝地区重点布局于专用车、地产开发、康养等产业领域,未来公司也会加强在成渝经济圈的地产投资力度以及康养业务的布局。对于专用车业务来说,成渝双城经济圈将带动“一带一路”的建设,提高成渝地区制造业的对外输出,与公司加大海外市场的计划不谋而合。
华邦健康董事会秘书彭云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华邦健康是一家集医药、医疗、农药化工、新材料、旅游业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立足于重庆,且在成都等地布局有医药制造业务。其将借此契机实现目前成渝地区业务的整合与协同发展,并在成渝两地医药产品业务整合、高端人才交流与引进、产业优化转移升级等层面有的放矢,同时利用内陆开放窗口的优势,力争在家门口走出国门,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重庆啤酒是典型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除了在成都市郫都区有一家酒厂,重庆啤酒在四川的宜宾、西昌、攀枝花也有酒厂。重庆的8家酒厂和四川的4家酒厂,串联起一个覆盖川渝的生产、销售网络,在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核心区域。”重庆啤酒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今年1月被正式提出之后,重庆啤酒就高度关注相关进展。3月2日,重庆啤酒发布公告,将投资不超过2.64亿元,在宜宾酒厂新建一条年产15万千升的拉罐线。“在这个特殊时刻,按照既定计划推进宜宾拉罐线项目,因为我们对中国经济和啤酒市场有信心。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则让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可以预见,成渝地区的经济水平、营商环境、物流交通、生活品质等方面都将得到巨大提升,对于啤酒公司来说,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新筑股份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杨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产业主要布局在桥梁功能构件和轨道交通领域,发展的方向专注于为城市和市域轨道交通建设提供系列化的轨道交通产品,包括嵌入式轨道系统、自主研发有轨电车系统、内嵌式中低速磁悬浮系统,它们都是为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服务的。特别是在10月16日,公司内嵌式中低速磁悬浮系统车辆调试运行时速已达到120公里,意味着公司磁悬浮系统在城市内和市域内都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这也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选择。后续《规划》落实实施后,将有助于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我们也希望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广安爱众投资部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契机,不断“走出去,引进来”,拥抱变革,抢占市场,以做大做强企业,服务本地发展。“由广安爱众主导的新能源智慧产业园在构建‘新能源+智慧’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为广安在2025年基本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贡献力量,增添城市活力。同时,广安爱众以新能源智慧产业园为平台,围绕能源产业链条,瞄准成都和重庆这两个核心城市的企业,招商引资,已签约引入成渝地区水电气产业链智能制造业产业。”
国光股份董事会秘书、副总裁何颉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公司在销售和盈利快速提升的同时,还在成渝地区加快了产业布局。这其中包括在简阳精细化工园投资建设募集资金项目及自筹资金项目,以彻底解决产能瓶颈问题;在重庆万盛投资建设原药及中间体项目,完善产业布局;公司还在2019年11月投资7800万元全资收购了重庆依尔双丰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丰富产品线,促进产业链延伸,提升公司的行业影响力。
中建环能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贾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规划》将成渝经济圈定位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从“西部发展支点”到“国家增长第四极”,成渝经济圈已逐步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为成渝地区的市场参与主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谈及《规划》可能对公司带来的影响,贾静表示:“成渝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连接位置,区位优势突出,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区域。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基础建设有望最先受益,而生态环境治理又是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效提振污水处理市场。成都和重庆早已进入特大城市行列,雄厚的人口基础与较高的消费倾向共振,将有效带动周边内需市场的扩大,释放成渝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需求。此次《规划》彰显了中央对成渝地区的高度重视,具有较强改革意愿的国有企业有望受益于政策利好,推动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
(编辑 上官梦露)
13:27 | 创业板公司延续去年增长态势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业绩稳中有进... |
22:27 | 以点带面 稳链强链 2024年度科创...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沪市主板公司... |
22:23 | 证监会公布《证券期货业统计指标标... |
21:59 | 基础稳、韧性强 沪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伟业:第五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 |
21:52 | 锦波生物:第四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 |
21:52 | 中远通: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决...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 |
21:52 | 天力锂能:第四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