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刘敏
2019年3月27日晚间,中铁工业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中铁工业实现新签合同额308.4亿元,较去年增长23.2%。实现营业收入178.98亿元,同比增长12.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得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10.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69%。
从主营业务来看,2018年,中铁工业的隧道施工装备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公司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100.7亿元,同比增长34.7%;实现营业收入42.65亿元,同比增长49.7%。同时,公司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新签合同额再创新高,重组整合效果显著,据悉,2018年钢结构市场持续保持爆发式增长态势,各大型桥梁陆续招标,中铁工业紧抓市场机遇,统一协调利用现有生产、营销、技术和资金等资源,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中标质量,全年实现新签合同额141.7亿元,同比增长43%。
另一方面,中铁工业的新兴业务亦逐渐成为其主营业务的一大看点。据悉,公司新型轨道交通车辆如期完成,致力于打造新的业绩增长引擎。2018年,中铁工业重组成立中铁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了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致力于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的制造,目前,已完成磁浮车辆和跨座式单轨车辆的样车研制,目前正在积极推动项目落地。
从行业来看,随着我国城镇化、特色小镇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以跨座式单轨、悬挂式轨道交通、磁悬浮等为代表的新兴轨道交通被认为呈现出需求窗口期。中铁工业所属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在实现“新时代号”跨座式单轨样车下线等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围绕“项目落地、产品多元、管理提升”的新目标,全力开拓市场,力争项目早日落地;中铁工业所属中铁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将在优化和改进样车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向工程化转化,开展地铁磁浮、货运磁浮、公路磁浮、悬挂磁浮等新产品的研究,力争实现由技术向产品、由产品向项目、由项目向产业转化的道路。
展望未来,中铁工业在2018年报中指出,公司将努力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中铁工业,世界品牌”的宏伟愿景。2019年,公司预计实现新签合同额350亿元,营业总收入196亿元,营业成本157亿元,并将根据市场变化和计划执行情况适时调整经营计划。
分析指出,当前,国家正稳步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大力发展海南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积极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轨道上都市圈,建设交通强国、制造强国,这些都为中铁工业创造了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可以预见,企业未来的发展环境必将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