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衍菘
9月下旬以来,景顺长城基金、银华基金、汇安基金、中金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陆续发布公告,对旗下货币基金、中短债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等低风险产品实施国庆节、中秋节假期前限购或暂停申购,并明确节后恢复申购。
业内人士称,这种“节前关闸、节后开门”的操作,体现了基金管理人对流动性风险的精准把控,更重要的是通过平滑资金波动,保护存量投资者收益,彰显公募行业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专业运作逻辑。
多类低风险基金限购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多类低风险产品陆续启动“节前限购模式”。例如,中银基金公告称,旗下中银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自9月29日起暂停2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10月9日起恢复大额申购。
类似安排并非个例。近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告,旗下景顺长城中短债债券自9月29日起单日单个账户累计申购金额上限设为1000万元;银华基金也公告旗下银华安泰债券自9月29日起限制100万元以上的申购;长安基金则将长安货币自9月29日至10月8日期间的单日申购上限由1000万元收紧至1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多数公告均明确将于10月9日(节后首个交易日)起恢复申购,与市场恢复交易节奏同步。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时统计,9月29日有3111只基金(统计全部份额)实施限购,环比8月29日的2950只增加161只。对比来看,目前10月9日预计实施单日限购的基金产品数量回落至2963只。
从产品类型看,本次节前限购覆盖货币市场型、中短债型、同业存单指数型及纯债型基金,均属于风险等级较低、资金进出频次高的品类,是普通投资者假期闲置资金配置的主要选择。
多家公募机构在公告中均强调,此举是“为保证基金平稳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
兼顾资金需求与策略稳定性
为何基金管理人会在节前集中启动限购?从运作逻辑看,核心是降低“假期资产无法交易”与“资金频繁波动”的风险,兼顾流动性安全与投资者收益公平。
从维护基金的稳健运作来看,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王方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假期前后通常是资金进出的高峰,例如投资者可能因节前取现消费而大量赎回,也可能为赚取假期收益在节前突击申购、节后集中赎回。但是,基金持仓的债券或同业存单等底层资产因假期休市而无法交易。若节前不进行限购,基金经理在面对大额赎回时可能会被迫折价抛售资产,对基金净值造成冲击;大额申购的资金在假期中难以得到有效配置,进而摊薄存量收益。对于货币基金、中短债基金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这些短久期、配置高流动性资产的低风险产品而言,假期前后的大额申赎引发的规模波动会扰乱基金的稳健运作。
从合理安排资金配置节奏来看,王方琳认为,节前限购能避免短时间内打断资金配置节奏,通过防控流动性风险保障基金的平稳运作,降低净值波动。当节后市场恢复交易时,资金与资产的流动性重新匹配,此时解除限购既能接纳新增资金,也能让基金经理将资金高效配置到资产中,兼顾规模增长与策略稳定,同时还能保护存量投资者的收益公平。
“每逢长假前,基金管理人对旗下低风险基金实施限购,这其实是一项专业的流动性管理安排。”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其核心逻辑在于应对假期资金“快进快出”的冲击:若节前资金大量涌入,基金经理因市场休市难以立即投资,会摊薄原有持有人的收益;若节后资金集中赎回,又会带来流动性管理压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提前关注基金限购公告,合理安排申赎节奏。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建议:“若计划配置低风险基金享受假期收益,需在限购启动前完成申购,避免因限购错过时间窗口;若有节后赎回需求,可优先选择节前未限购或限购额度较高的产品,避免节后集中赎回时遇到流动性限制。”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