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在9月26日召开的“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青岛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立果正式发布《青岛市发挥基金引领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图为行动方案发布现场 昌校宇/摄
该行动方案通过“三个聚力”“五大赋能行动”,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构建科学高效的基金管理运行体系。
具体来看,“三个聚力”打造千亿级基金体系。一是聚力整合政府引导基金。构建创投基金、产投基金、重点项目协同基金“3+N”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打造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的基金矩阵。加快政府引导基金退出,集中资金用于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尽职免责机制,政府引导基金容损率最高可达100%。二是聚力发挥国企引领作用。三是聚力深化财政资金“拨改投”。
“五大赋能行动”完善基金生态链条。一是招商引资赋能行动。力争三年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合计不低于150亿元。二是产业培育赋能行动。为“10+1”产业配备投资顾问,“一产业一清单”服务企业融资需求,力争对青岛项目每年新增投资额不低于100亿元。三是要素支撑赋能行动。四是提质增效赋能行动。大力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探索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基金份额转让业务,鼓励注册在青岛市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畅通企业境内外上市通道,落实政府引导基金原价转让股权或份额政策,“六位一体”帮助基金拓宽退出渠道,促进投资再循环,激活投资活力。五是资源集聚赋能行动。力争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基金三年实质性投资规模合计不低于60亿元。
根据行动方案,青岛市设定了明确发展目标:力争到2027年,市政府引导基金在投规模达到1500亿元,市属国有企业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各类创投风投机构在投青岛项目金额突破1000亿元。为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每条产业链匹配一组产业基金,推动基金对科技创新赋能更加精准,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效能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