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衍菘
9月份以来公募基金产品发行市场迎来火热行情,权益类成为发行主力,多只基金提前结募甚至“一日售罄”。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得益于市场信心逐步修复、投资者需求攀升以及基金公司主动调整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
权益类成发行主力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按认购起始日统计,9月份以来已有112只基金计划发行,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FOF(基金中基金)、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分别为56只、21只、28只、5只、1只、1只。
从产品类型来看,权益类基金成为9月份以来发行的绝对主力。同时,上述56只本月计划发行的股票型基金中,仅有安信红利量化选股股票、景顺长城高端装备股票、财通华裕量化选股股票等3只产品为普通股票型基金,其余均为指数型基金,包括嘉实中证A500指数增强、大成创业板50指数等宽基指数基金,以及富国国证机器人产业ETF、华安恒生生物科技ETF、鹏华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等行业或主题策略指数基金。混合型基金共21只,包括1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2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和1只平衡混合型基金,进一步丰富了权益类产品的供给。
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公募产品发行数据呈现出“权益主导、策略多元”的特征,一方面,权益类基金发行占比成为绝对主力,尤其是被动指数型产品的密集发行,反映出市场对低成本、透明化投资工具的需求上升;另一方面,产品策略类型覆盖了从高风险(普通股票型)到低风险(中长期纯债型)的全谱系,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与持有周期进行选择。
发行市场火热的同时,多只基金纷纷提前结募,甚至部分基金“一日售罄”。据记者梳理,9月份以来,截至9月9日,先后有13只基金公告提前结募。其中,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招商均衡优选混合等4只基金均因触及募集规模上限而迅速结募,成为“日光基”。
权益类产品需求增加
“基金发行策略翻新多元与部分基金快速结募,是市场环境、投资者需求以及基金公司主动调整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2024年市场显著反弹以来,市场信心明显回暖。国内权益市场经过长期调整后,部分投资者对权益市场的信心逐渐恢复,投资热情有所提升,对权益类产品的需求增加。基金公司为了把握市场机遇,会更主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发行工作,主动布局热门赛道,加快产品发行节奏,以抢占市场份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基金的快速结募现象。
李一鸣进一步分析称,部分基金有着精准的市场定位,例如部分指数基金成为了投资者布局权益市场的重要工具,是本轮市场上涨重要的“引流工具”;科技、高端制造、消费复苏等方向的新基金在发行中广受追捧,主要是基于政策利好、产业前景以及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
在李一鸣看来,中国正处于科技引领高质量增长的阶段,政策对AI、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持续加码,为科技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给相关基金带来投资机会。科技行业拥有持续的创新周期,像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的每次技术革新,都能带来多年的产业红利,科技企业盈利增速快,具有较高的估值弹性,符合投资者追求长期高回报的需求。
李春瑜表示,尽管市场信心回暖,但投资仍需谨慎,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产品,投资者应充分了解产品特性与风险,做好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