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正文

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1.37%

2025-09-04 23:51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彭衍菘

    Wind资讯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合计收取管理费达623.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44亿元,同比增长1.37%,但是较2023年7月份费率改革前同期的713.05亿元减少89.92亿元。费率调整对公募基金行业收入结构的长期影响仍在延续。

    同时,各类型产品管理费收入分化明显,头部基金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开始从单纯“规模比拼”转向体系化能力较量,行业洗牌进程加速,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从“规模驱动”到“质量竞争”的深层变革。

    管理费微增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在今年上半年增加了1.56万亿元至34.39万亿元,这为管理费收入增长提供了基础,但不同类型基金的表现呈现显著分化。其中,率先启动降费的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仍承压,上半年管理费收入为266.25亿元,同比降幅为6.27%,占行业总管理费比重降至42.73%,较去年同期下降3.48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费率改革对权益类产品的影响持续释放,也倒逼机构在投研能力、产品创新上寻求突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风险品类与特色品类成为管理费收入增长的“压舱石”。货币市场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上半年管理费收入分别达184亿元、146.21亿元,均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凭借稳健的规模增长速度支撑起行业管理费收入的“半壁江山”。此外,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与另类投资基金上半年表现亮眼,管理费收入分别为19.41亿元、3.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5%、109.15%,前者受益于海外市场配置需求提升,后者则依托差异化策略打开增量空间,成为行业新的收入增长点。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费收入温和复苏,源于四大因素:一是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创历史新高,为管理费收入增长提供了基础动力;二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货币、债券基金等低风险品类成为增长主力,管理费收入创下同期历史新高,成为整体增长的重要支撑;三是费率改革的影响仍在延续,对管理费收入的调整效应仍在;四是市场环境带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边际改善,间接推动管理费收入回升。

    头部竞争升级

    从机构维度看,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但头部阵营内部的竞争焦点已发生转变。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披露数据的196家公募机构中,上半年管理费收入超10亿元的机构达21家,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等头部公募机构稳居第一梯队,座次与差距呈现新变化:易方达基金虽以39.18亿元管理费收入居首,但同比减少1.67亿元;华夏基金以30.01亿元紧随其后,与易方达基金的差距进一步收窄;广发基金与富国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分别为29.09亿元、25.17亿元,广发基金与华夏基金的差距已缩至0.9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头部公募机构的竞争已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体系化能力的打造。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管理费下调的背景下,头部公募机构凭借规模、产品竞争力及运营成本等优势,持续保持较高盈利水平。其竞争重心已由规模扩张转向体系化能力的打造:其一,着力夯实多资产投研平台的深度与稳定性,持续输出超额收益;其二,积极推进产品创新,精准匹配投资者多元需求,开拓市场新空间;其三,充分借助数字化运营手段,有效削减边际成本,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其四,依托直销与投顾服务的优质体验,提升个人客户的黏性,构建坚实的客户基础。

    这种竞争逻辑的转变,也体现在头部公募机构的盈利表现上。以易方达基金为例,上半年净利润为18.77亿元,同比增长23.84%,其在投研、产品、服务上的综合投入推动业绩实现增长;广发基金则凭借产品结构优化,净利润同比增长43.54%至11.80亿元,排名从去年同期第7位跃升至第4位,展现出体系化能力对业绩的拉动作用。

    行业洗牌加速

    与头部公募机构的稳健表现形成对比的是中小公募机构仍面临严峻挑战。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8家中小公募机构上半年净利润亏损,包括九泰基金、江信基金等,这些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均不足7000万元,最少营业收入仅有280余万元,反映出中小公募机构在规模、品牌、投研资源上依旧存在短板。

    从行业看,104家公募机构上半年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其中7家的管理费收入增加均超1亿元;有92家公募机构上半年管理费收入同比下降。多数中小公募机构仍处于“增收难增利”的困境。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方面,费率改革压缩了收入空间,中小公募机构难以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另一方面,在头部公募机构强势布局低风险、特色品类的背景下,中小公募机构的差异化优势难以凸显,进一步加剧了生存压力。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行业洗牌将更聚焦“能力壁垒”:头部公募机构凭借综合优势持续巩固地位,部分具备细分领域特色的中小公募机构或可寻求差异化突围机会,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公募机构将面临更大的出局风险。这种分化不仅是规模与收入的差距,更是投研、运营、服务等体系化能力的断层。

    展望下半年,多位受访人士表示,随着费率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募行业管理费的增长将更依赖“质量提升”——无论是头部机构的体系化竞争,还是中小机构的差异化突围,均需围绕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核心,在产品创新、投研深耕、客户服务上持续发力。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