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近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再传好消息。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业总规模首次突破3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突破,再次印证了优秀基金经理专业能力的市场价值。
数据显示,东方红资产管理基金经理余剑峰管理的3只产品表现可圈可点,年内均实现稳健增长。截至6月30日,东方红明鉴优选定开混合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达26.79%,年内相对业绩比较基准超额收益达6.48%,另两只产品东方红安盈甄选一年持有混合和东方红慧鑫甄选6个月持有混合A今年年内的收益率均超2%,3只产品成立以来全部保持正收益,在波动的市场中为投资者守住了长期价值。
这位拥有资产定价博士背景的基金经理,如何将学术理论与投资实践结合?在波动加剧的市场中,又如何控制回撤并获取超额收益?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余剑峰。
翻开余剑峰的履历,“学术”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博士阶段研究资产定价的他,毕业后从卖方研究起步,在券商深耕大类资产配置,2020年加入东方红资产管理任固定收益研究员,并成功转型基金经理。
余剑峰认为资产定价的核心是“风险溢价”。他认为,“获得超额收益的原因是承担了额外的风险,投资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管理风险。中国市场同样可以用成熟的金融学理论来研究,并且能得到很好的结果。”这一理念贯穿于他的投资框架中,即以学术理论为指导,通过量化模型和动态调整,在风险与收益间寻找平衡。
这一理念直接体现在余剑峰的产品投资策略中。他管理的3只基金各有特色,但核心策略均围绕股债对冲展开。以东方红明鉴优选定开混合基金为例,该产品从管理风险角度出发,利用股债资产的低相关性或者负相关性,构建高夏普比的目标风险组合。在产品条款允许的条件下,也会考虑叠加转债套利策略和杠杆效应,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力求放大收益弹性。余剑峰解释道:“转债的期权特性使其在正股上涨时收益显著,而在下跌时又能提供一定保护,这种非线性特征与股债的线性资产形成互补。”
此外,余剑峰特别提到目标波动率模型的重要性。他坦言:“客户常期待‘回撤不能超过4%’,但很少有人要求‘波动率达到5%’。其实波动率才是原因,回撤只是结果。”以东方红安盈甄选一年持有混合基金为例,他设定5%的目标波动率,通过每日监控股债比例、行业分布和组合回撤,动态调整仓位,力求组合波动率稳定。这种精细化管理让产品在去年市场剧烈波动时仍能保持相对较好的回撤控制。
在风险控制上,余剑峰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管理。事前防范极端波动,例如预留仓位空间以应对单日市场突然下跌;事中每日监控组合状态,通过波动率模型和回撤指标动态调整;事后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应对。他举例道:“去年市场情绪反转时,我管理的基金组合因股债对冲和较高仓位很快跟上上涨;而在市场下跌时,债券的收益可以覆盖股票亏损,助力回撤不突破目标。”
这种科学的风控方法是余剑峰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波动率比收益率更容易预测,因为资产的风险特征整体相对稳定。“低波动的资产不会突然变成高波动,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模来管理风险,而收益则更多依赖于市场环境。”
尽管余剑峰的理论体系源自海外发达市场,但他深知中国市场有其独特性。例如,在市值加权指数的选择上,他注意到中国市场存在总市值、流通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的差异,认为自由流通市值更能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此外,宏观经济导向也是他投资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他说:“当政策鼓励国有经济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时,红利风格通常表现较好;而当经济活力增强时,成长风格有望占优。这些差异并未脱离风险溢价的本质,而是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识别。”
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走势,余剑峰保持谨慎乐观。他认为,债券收益率的下行会推动风险偏好上升,但债券市场的机会需要等待政策催化;权益市场则需关注行业轮动和结构性机会。他坦言:“我的框架不预测方向,而是通过分散配置和动态平衡,在任何环境下都力争稳健回报。”
在低利率时代,余剑峰认为“固收+”或混合类产品更能满足投资者对稳健增值的需求。“通过股债对冲和转债策略,可以助力投资者在可控波动下获得更好的持有体验。”
余剑峰的投资之路,是学术理论与市场实践的有机结合。他表示:“学术不是无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面对市场。”未来,余剑峰将继续以学术为锚,在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中探索更多可能。
(编辑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