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凌晨
今年以来,固收产品作为居民资产配置中的重要品类,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公募机构也顺势而为,产品矩阵更趋丰富。
对此,记者专访了民生加银基金专户理财一部总监赵小强。作为一名拥有21年证券从业经验的资深老将,赵小强在多年的投研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固收投资体系。
研究驱动投资
把握投资时点
赵小强从业经验丰富,先后在国寿资产、嘉实基金、中欧基金及融通基金从事研究与投资工作,2023年6月份加入民生加银基金,任专户理财一部总监一职。在投资中,他始终坚持以深度研究驱动投资,持续修正决策机制,捕捉潜在受益板块投资机会。
一位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形成与其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无研究不投资”是赵小强对自己投资理念的高度概括。研究员出身,赵小强前后共有约9年的纯研究经历,即使在投资之后也在坚持做研究,因此比较擅长做基本面、资金面等的基础研究。个人成长历程造就了赵小强“无研究不投资”的核心投资理念,即“做投资要基于底层框架,而不是仅依靠直觉。”
赵小强的个人投资理念也与民生加银基金“稳健源于敬畏”的投资理念不谋而合。“在投资领域,收益永远意味着要承担风险,而在固收投资领域,由于固收产品收益的相对确定性和局限性,风险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出现风险收益比严重不相称的问题。基金经理在投资过程中应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行稳致远。”
具体到投资实践,赵小强分享称:“我们会从投资的原因出发去构建投资框架体系,比如基本面逻辑、赔率逻辑、机构行为分析等,同时对这些逻辑辅以技术面分析。从目前来看,这一框架体系实战性较强。不过,建立投资框架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机会可能是长期的,但是做投资要一步一步应对,举例来说,某一个具体时点或许与大周期是相悖的,但我们也应努力把握和争取,控制回撤保护投资者利益。此外,作为一个基金经理,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也很关键,唯有以清晰的投资哲学为锚,才能在市场喧嚣中保持定力。”
震荡市觅机遇
完善产品布局
今年以来,债市波动性加大,在震荡市中如何把握机会成为基金经理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
赵小强认为,从周期上来看,自2018年以来尤其是自2020年以来,债市走势流畅,可以说处于长牛周期。但从中短期来看,今年债市波折加大,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与经济基本面和市场资金面的变化以及“反内卷”政策的执行密切相关。
在赵小强看来,在今年的震荡市中,“持有不动”已非最佳策略,把握好投资机会首先需要加大波段操作。今年个别时间段,市场区间宽幅震荡的形态非常显著,因此在债券收益率上行到一定程度时要敢于买入,把握操作机会;其次,债券内部分化较为明显,例如信用债表现明显优于利率债,要深挖不同品类债券的机会;最后,要拓展投资边界,与权益资产相挂钩的“固收+”策略产品等值得关注。
在“固收+”策略产品的权益投资方面,赵小强看好红利资产、科技、消费以及军工等热点板块。“红利资产比较契合‘固收+’这类产品,这一点也在我们管理产品的业绩中得到了验证。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资产底层盈利逻辑也有支撑;消费等板块的关注度也在持续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民生加银基金未来将系统化地完善固收产品线布局,积极拥抱产品创新。赵小强表示:“今年5月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这对我们基金公司的业务发展提出了全面详尽的要求。公司将结合自身业务发展,以‘投资者利益至上’为出发点,紧紧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来开展产品布局。在具体布局上,突出公司特色,聚焦重点品类,积极参与产品创新,完善固收产品线布局。”
产品布局方向也反映了基金公司对行业新变化的观察和响应。赵小强认为,“在低利率环境下,纯债类产品为投资者提供足够收益率的能力在下降,‘固收+’策略产品的重要性快速提升,这类产品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基金公司竞争的关键领域。同时,近几年基金行业创新不断,新品类与政策指引的方向紧密相关,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在绿债基金、科创债ETF等新产品方面开展布局。”
(编辑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