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正文

“跑路”私募被立案调查!一文看懂来龙去脉

2023-11-27 18:27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王思文 张安

    自11月14日北京华软新动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软新动力”)等爆发投资风险以来,几经发酵与反转,监管对此高度关注后正式做出明确回应。

    11月24日晚间,证监会发文称,决定对杭州瑜瑶(即杭州瑜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汇盛(即深圳汇盛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私募机构立案调查,从严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初步判断,相关人员控制杭州瑜瑶、深圳汇盛等多家机构,多层嵌套投资,存在虚假宣传、报送虚假信息、违规信披等情形,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行为。

    另据了解,公安机关已经介入,控制涉案人员。监管部门表示将做好沟通衔接,积极稳妥推进风险处置,并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运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据公开消息,至少已有10余家私募机构、信托公司、上市公司、银行牵扯其中,包括华软新动力、深圳汇盛、杭州瑜瑶、磐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磐京”)、云南信托、外贸信托、国通信托、郑煤机、横店东磁、英洛华等,其中三家公司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

    3家公司“踩雷”资金共达7.2亿元    

    近日,横店东磁、英洛华先后发布公告称,公司此前购买的信托产品主要投向杭州瑜瑶,用于购买其发行的瑜瑶私享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根据相关公告,横店东磁于2022年11月22日与国通信托签订《国通信托·盈瑜一号单一资金信托信托合同》,并以3亿元自有资金认购“国通信托·盈瑜一号单一资金信托”,预期年化收益率5.5%。英洛华全资子公司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以1.2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认购“国通信托·天瑜四号单一资金信托”,期限为1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35%。

    目前,两家上市公司相关信托产品可能存在无法按期兑付或全额兑付的风险。据悉,截至目前,横店东磁仅收回1375万元,英洛华仅收回436.92万元。英洛华表示,正积极联系各相关方,督促国通信托尽快兑付投资本金及收益。

    11月26日下午,国通信托发布声明称,“国通信托·盈瑜一号单一资金信托”、“国通信托·天瑜四号单一资金信托”分别于2022年11月24日、2023年1月18日成立,信托规模为3亿元和1.2亿元。上述信托不设预期收益率,底层资产、咨询服务方等信托要素均由委托人指定国通信托确定,且设立时国通信托在信托文件中对底层资产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充分的风险揭示。

    国通信托表示:“我司知悉上述信托计划所投底层私募基金出现异常情况后,已及时就相关情况向委托人进行了风险披露,并按委托人指令对底层基金产品进行了赎回操作。同时,我司本着审慎原则,对所有涉及私募基金的业务进行了全面风险排查,并向监管部门进行了报告。”

    国通信托进一步称,公司严格依照信托文件的约定履行受托人职责,涉及上述信托的投资操作均遵循了委托人的指令及信托合同约定,后续公司将严格按照委托人的指令及信托合同约定采取相应措施,积极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证券日报》记者从接近国通信托相关人士处获悉,该信托公司的产品都是相互隔离、独立运作的,本次产品不会影响其他产品的正常运作。

    另外,11月19日,郑煤机发布公告,公司购买的三款信托产品通过外贸信托定向投向汇盛资产量化对冲4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该产品可能面临无法按期赎回、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公告显示,郑煤机购买的三款信托产品认购金额合计3亿元,目前已提前赎回信托资金2956.34万元。

    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外贸信托目前正在积极配合郑煤机方面处理相关后续的追偿事宜。

    至此,此次私募“踩雷”风波中,先后已有三家上市公司披露“踩雷”,涉及的资金已达到7.2亿元,提前赎回资金不足4800万元,风险敞口较大。

    私募“踩雷”风波核心脉络一览

    回溯来看,11月14日,一则百亿私募“踩雷”传闻在业内广为流传,网传华软新动力有产品涉及多层套嵌,公司有产品投向深圳汇盛,再下投至杭州瑜瑶,深圳汇盛、杭州瑜瑶疑似“跑路”。

    同日,华软新动力在官网火速发布声明称,截至11月14日,公司管理的最终实际投资至深圳汇盛的部分私募基金产品,因深圳汇盛发生违约行为导致兑付困难。为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针对深圳汇盛的重大违约行为,本公司将持续向相关基金产品的投资人进行信息披露,并针对深圳汇盛以及相关环节采取法律手段,尽最大努力实现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据此,《证券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致电华软新动力董事长徐以升,他对记者回应道:“一切以公告为准,暂时不便再做更多解释”。同时,多位受访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相关私募基金出现多层嵌套、产品估值表造假等问题是该风波关键问题,信托公司或牵涉其中,风控的合规性应值得业界关注。(参见系列报道第一篇:百亿私募“踩雷”,或牵出部分私募违规多层嵌套

    翌日,百瑞信托率先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从未与华软新动力、杭州汇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杭州瑜瑶以及上海磐京开展过任何形式的业务合作,公司历史及存续信托产品也从未投资上述机构的任何产品。网传文章及图片所述百瑞信托投资相关产品等消息均为不实消息。同时,深圳汇盛、杭州瑜瑶、上海磐京等公司主要负责人疑似“失联”。(参见系列报道第二篇:记者连线|百亿级私募“踩雷”风波发酵,各方最新情况如何?

    11月16日,云南信托向《证券日报》记者证实了公司“踩雷”。云南信托方面指出,经核实,公司已经严格依照信托文件的约定全面履行了受托人职责,TOF相关产品的投资操作均遵循投资者的意愿,并按照其指定的投资顾问指令执行。后续,公司将按照信托文件约定和投资者意见采取相应措施,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参见系列报道第三篇:“杭州30亿量化跑路” 传闻余波蔓延多家信托公司疑似“踩雷”

    11月17日,有银行托管部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第三方托管机构正在密切关注并跟踪此次事件进展,已有未被此次风波波及的商业银行启动了托管业务风险自查工作,召开相关会议并认真排查托管职责工作,进一步确保依法合规且按合同约定履行有关权利义务。(参见系列报道第四篇:私募“踩雷”风波追踪:银行、信托等机构开展自查自检

    11月19日,首家上市公司以投资人身份发声。郑煤机发布公告称,经过对所投产品的持续跟踪以及近期市场舆情,公司关注到通过外贸信托投向华软新动力的3款信托产品存在无法按期兑付、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外贸信托与华软新动力合作颇深。(参见系列报道第五篇:私募“踩雷”风波追踪:郑煤机3亿元信托产品“中招” 多款产品涉及外贸信托

    私募、信托等风控合规问题待解

    业界认为,从目前事件发酵所牵涉的金融机构来看,一是私募证券投资类FOF(基金中的基金)母基金管理人以及子基金管理人。二是提供第三方托管业务的券商或银行。市场主要关注的是托管业务中估值表、划款指令方面的复核责任等问题。三是私募FOF基金管理人在募集端方面有联系的代销机构或信托公司,目前市场有声音称个别公司或提供了结构化工具(通道业务),以吸引国企等风险偏好较低的优先级投资人。

    多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涉及“踩雷”的信托产品多系通道类业务。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立案调查主要针对杭州瑜瑶、深圳汇盛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而华软新动力方面是管理人失职,预计会由证监会处罚、投资者进行民事起诉。

    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层嵌套结构,使监管层面难以穿透到每一层的产品,但凡有一层基金管理不到位,没有尽到适当性义务,都会导致投资出现风险,而且是很难把控的风险。风控管理不够严,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人对产品的投资、资金的流向难以把控。”

    对于报送虚假信息,黄荣进一步对记者称:“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无外乎是为了更好的募资,用以显示其投资能力很好、产品净值高,通过账面做得好看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部分投资者只盯着净值,关注赚不赚钱,而容易忽视产品风控问题。”

    此次私募“踩雷”多牵涉信托通道业务,信托业资深专家张晓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信托公司的角色以及功能,更多的是资金募集的载体。事实上,自资管新规落地后,目前已经没有名正言顺的通道项目,但在实际业务中,不排除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单独通过信托合同对特定的职责进行单独约定,例如委托人同意受托人聘请投资顾问,对拟投资标的进行研究,提出入池、调仓、赎回等建议,此业务模式在资管行业均广泛存在。

    “具体案例来看,此次事件中涉及的证券投资业务,信托公司自身的投研能力不一定匹配合作机构的要求,往往只是担任有限的风控指标的执行角色,”张晓涛进一步表示,如果因为市场原因投资结果不及预期,是投资人自己承担责任,但如果遇到虚假项目或挪用资金,即便投顾有责任,投资人也会先找受托人承担责任,这就是信赖投顾的风险。

    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投资项目“爆雷”的情况下,通道类业务信托公司承担何种责任,要依照合同的规定执行。从实际判例来看,2020年末的华澳信托和吴曼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就是第一例信托通道业务被判败诉的案例。

    喻智认为,信托公司筛选私募机构,应加强投资期间的风险管理,加强对底层投资私募基金的穿透监督,定期通过多种手段核查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状态是否正常等。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