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正文

基金年度成绩单呼之欲出

2021-12-30 00:34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2021年即将结束,公募基金总规模继续稳步提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5.32万亿元。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分化较大,首尾业绩差高达158%,七成基金产品取得正收益,但业绩“翻倍基”目前仅有两只。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分化加剧

    截至12月27日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年内涨幅分别为4.11%、1.69%和11.04%,结构性行情凸显。受此影响,截至12月24日的基金净值数据显示,今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含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和偏股混合型,下同)业绩分化态势愈发明显,平均业绩表现相比去年有所下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各类基金的全年业绩表现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65%、7.69%和4.66%,国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平均年内收益率为2.42%。值得注意的是,FOF产品今年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其年内平均收益率也达到4.55%,接近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水平。

    2021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分化依然巨大,首尾业绩差最高达到158%。Wind数据显示,在成立满一年的4162只(A/C类分开计算,下同)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截至12月24日,共有292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取得正回报,占比约为七成。其中,6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收益率在50%以上,年内收益率超过80%的有16只,实现翻倍的基金仅两只。此外,124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年内收益为负数,占比接近30%,其中347只基金年内亏损超过10%。从持仓类型来看,表现欠佳的基金产品大都重仓了消费、医药等板块,一些配置港股的基金业绩表现也较为低迷。

    具体来看,前海开源公共事业、前海开源新经济A和宝盈优势产业A位列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榜的前三位,分别为122.35%、106.26%和93.41%,年内两只翻倍基金均被前海开源基金经理崔宸龙包揽。另外,大成国企改革、广发多因子、大成新锐产业以及华夏行业景气四只基金的年内收益率也在80%以上。尽管2021年尚余数个交易日,但由于第一名与后续基金业绩表现差异较大,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年度榜首很大可能已“尘埃落定”。

    市场人士建议关注基金中长期业绩

    受市场影响,今年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不如去年。但业内人士提醒称,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对于年内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切勿跟风购买。与短期相比,基金产品的中长期业绩更值得关注。

    从近三年业绩表现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的业绩依然可圈可点。Wind数据显示,在有可比数据的2812只基金中,仅8只总回报为负,占比0.3%;近三年总回报实现翻倍的基金共有1666只,占比接近60%。其中,农银汇理研究精选、汇丰晋信智造先锋、国投瑞银进宝、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等11只基金近三年的总回报超过了400%。

    不少近三年业绩表现较为亮眼的基金,今年仍有不错的表现。例如,平安策略先锋和信诚新兴产业A,最近三年的业绩回报分别为413.02%和400.64%,而今年以来的总回报分别为75.22%和73.40%,同类排名均在前10位。另外,也有部分基金今年以来业绩表现略低于平均水平,但从三年时间线看,总收益依然达到300%以上。

    “市场跌了,人们出于本能会减仓,也是人性自我保护的一部分。但问题在于,股市长期来看可能是往上的,这意味着从长期看,低位减仓可能没有起到自我保护作用,反而还可能降低了回报率。基金也是一样的,长期持有基金、不追涨杀跌的效果可能好于短期操作。”兴证全球基金经理任相栋表示。

    2022,前景可期

    展望明年,不少基金经理认为权益市场仍有逐渐向好的重要基础,“稳增长”将成为2022年的重要投资主线。南方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茅炜表示,2022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见底企稳,预计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叠加处于历史中位区间的市场整体估值,将成为权益市场逐渐向好的重要基础。“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看好以下投资方向:一是长期逻辑的赛道,如清洁能源相关产业链,包括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但在产业链的利润分布上可能存在一些调整;二是过去两年因疫情或政策遭遇利润和估值双杀的部分行业和公司,有望迎来困境反转。”

    华夏基金则认为,2022年的主线逻辑会从现在的“不平衡复苏”逐渐过渡到关注内需投资、注重稳增长的结构。总体来讲,兼顾调结构、稳增长需求的新能源电力投资带动的产业链线索,业绩增长较确定的军工行业的机会,符合政策鼓励方向的领域如行业信创、行业信息化、网络安全等,受益于共同富裕主线的大众消费的机会,受益于商品价格下行的制造业的投资机会,也可重点关注。

    据《经济参考报》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