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正文

公募基金大时代来临 提升客户获得感是关键

2020-07-13 00:00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大有可为,但面临的挑战也很多:竞争更加激烈残酷;新技术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服务能力带来巨大挑战;海外资管机构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能力建设带来巨大挑战;注册制对我们的投资能力也是巨大挑战。当然,如果我们经受住了挑战,反过来就是巨大的机会。

    时隔5年之后,江向阳还一直记得刚到博时基金时一位集团领导说的话:“要说准确的话,做正确的事。”

    江向阳对此的理解是,说准确的话,是要有责任有担当,要对团队负责,对企业负责;做正确的事,则要洞察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要识得了风险、把握得住规律、找得到盲点、形得成突破点、抓得住重点。

    2015年7月,江向阳正式出任博时基金总经理。当时,博时基金正处于发展的低潮期,公募规模排名滑落至行业第16名,公司人心浮动,离职率一度攀升。

    新的管理班子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博时基金率先抓住了银行理财资金大举流入债市的风口,一举扭转颓势。2015年底博时公募规模排名提升到行业第12名,半年提升4名。此后,博时将工作重点放在全方位提升公司质量上,资产管理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核心公募规模行业排名不断上升。2016年,博时基金排名第八,2017年重回前五,2018年重回前三,之后一直稳居前三。

    在江向阳任职总经理的5年期间,博时基金管理规模从3027亿元增至1.2万亿元以上,加总博时资本、博时国际子公司的综合资产管理规模将近1.4万亿元。服务的客户总数超过1.1亿人,累计分红逾1200亿元。博时基金终于突破瓶颈,重现辉煌。

    江向阳出色的工作业绩也得到了股东的认可,2020年4月15日,升任博时基金董事长。

    日前,记者采访了江向阳,他坦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讲述了博时基金过去5年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愿景。

    江向阳表示,博时基金各产品线、业务条线都要对标行业最佳,目标是成为具有领先地位的全能型资管机构,在品质上受客户和员工信赖。他认为,未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公募基金行业大有可为,关键是要切实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提升客户体验,增加客户获得感。

    临危受命

    居危思危奋起拼搏

    记者:2015年年中,你在博时基金最低迷的时候出任总经理,之后博时快速触底回升,是怎么做到的?

    江向阳:最根本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招商局集团决心很大,管理班子锐意求新。我和张光华董事长先后来到公司,都是由招商局集团党委直接委派的;公司管理层也团结一心,自上而下在公司带出了一种居危思危、奋起拼搏的精气神。二是博时人心思变,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虽然博时一度下滑到第16名,但博时员工的血液里始终流着向上的基因,每个人都有一颗不甘落后的心,这是最强大的民意基础。如果说我个人做了什么贡献,可能是在那个时点上,对金融市场格局变化和行业规律的认知把控上,我的判断和行动还算比较准确和坚决。

    记者:当时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江向阳:我来的时候,一位集团领导对我说过一句话:“要说准确的话,做正确的事。”我觉得特别有道理。说准确的话,本质是要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要对团队负责,对企业负责;做正确的事,则要求我们要洞察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要识别得了风险、把握得住规律、找得到盲点、、抓得住重点、形得成突破点。

    要做到准确很不容易,你以为的准确不代表真的准确,准确更不代表正确。人会本能地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不太对,这是人性。管理公司就是管理人性,必须形成一种开放、包容、相互尊重的文化,让每个人都要学会担当。

    我们结合博时基金当时的情况和市场的竞争形势做了一些深度的调研,最后从董事会层面到经营层面,都觉得市场大有可为。

    3027亿到超过12000亿

    打赢四大战略重现辉煌

    记者:你出任博时基金总经理5年来,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从3027亿发展到超过12000亿,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请讲讲博时基金的发展历程和重大决策。

    江向阳:博时基金最近5年的变化确实比较大,但规模和排名只是一个方面,不能说明一切。我认为最可圈可点的,也是最令我最高兴和欣慰的,还是博时整个公司品质的提升。

    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7年,我们主要的着力点是提升竞争力,做大规模;从2017年开始,我们将着力点主要放在提升质量上;2019年提出要实现质量、效益、规模均衡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规模适度。

    我们发展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风格鲜明化、产品体系化为主要抓手,全面提高产品竞争力。我们要基于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设计出不同风险偏好、不同交易特点的产品系列,打造丰富的产品线,满足投资人的多种需求。

    5年来,博时基金对投研体系进行了深度改革,“投研一体”和“投研四互(互联、互通、互信、互促)”是改革的两个关键词。我们重塑了投资文化,重建了投资信心,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支生机勃勃的队伍,以及有鲜明风格特征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梯队培养机制。

    记者:请讲讲几次比较重要的突破。

    江向阳:博时发展有几个关键点:第一是输出债券主动管理能力,为中小银行提供债券主动管理服务。博时在债券方面的主动管理能力一直很强,合作伙伴对博时的信用研究能力、市场策略分析能力以及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都相当认可。这对提高我们债券方面的市场占有率起到了很大作用,博时公募债券基金总规模超过2500亿,排在行业第一位(数据来源:博时基金、海通,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

    第二是互联网金融,我们率先跟几大互联网平台合作,并建立了相当默契的合作关系。在财富号运营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互联网底层账户的管理经验、互联网在线群基金管理经验,后来在银行端扩展网金业务,就相对比较顺利。我们开发出了一种客户体验相当好的服务,叫“两全两低”,“两全”是全产品线服务、全过程陪伴服务,“两低”是低转换时延、低交易成本。这样,博时在互联网渠道以及网上银行都建立了相当的品牌影响力。这一步彻底改变了博时的互联网业务地位,提升了网金业务的发展质量。

    第三是发展绝对收益投资。博时有强大的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投资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建成了一套绝对收益的投资方法和系统,通过资产配置降低波动率,争取获取相对平稳的正回报。为了管好绝对收益产品,确保产品风格不漂移,我们一只产品要配四位经理,包括组合经理、投资经理、客户经理、风控经理。

    第四是固收和权益投资体系再上台阶。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包括两个要素:一是投研能力,二是定价和交易能力,这都取决于有一支生机勃勃、专注投资、追求卓越的队伍,队伍有了,我们投研方法的改进效果也陆续显现,博时在大健康、TMT、新能源、新消费、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研究都比较领先。

    记者:博时基金在管理债券方面、养老金方面的能力很强,你们怎样提高权益投资能力?

    江向阳:在权益投资方面,我们去年也是爬坡过坎,再上新台阶,投资方法、投资策略与市场更加适应,投资风格更加清晰、稳定、易识别。我们的科创投资也经受住了考验,有不少基金业绩都很不错。

    我们要求投研体系对产业有深入的理解,能够把握产业的投资机会并掌握合理的估值方法,在一些重要的投资方向,如大医药、大健康、科技、TMT、新能源等,配置足够多的资源。我们对科创方向的100多个细分子行业建立了产业目录,并持续跟踪,建立了一套细分产业的景气度投研标准、估值标准,对科创方向的上市企业进行合理估值。博时投委会测算过,将公司股票池的TOP100股票以等权编制一个投资组合,超额收益十分明显。

    我们要把投研能力转化成投资能力,通过产品匹配给客户,通过客户对我们的信任长期持有,最后实现客户和我们的双赢。我跟品牌团队讲,你们最重要任务是什么?就是建立信任,进一步建立信赖,最后是建立信念,这是博时品牌的核心任务。

    实行双通道激励机制

    公平与尊重最重要

    记者:博时基金怎么留住人才?

    江向阳:我们建立了一个“10年投资人才培养计划”。为什么要搞10年呢?我们要求研究员先做4年产业研究,之后通过一套答辩程序和标准,如果合格,可以进入投资体系,从基金经理助理做起。这样,研究员可以学习用投资的眼光来理解研究,提升基本面和估值两方面的能力,但他还要继续做5~6年的产业研究,研究工作要占一半的KPI,直接对应他的薪酬定价。

    为什么要这么长的周期?因为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必须对2~3个产业有深度研究和深厚积累,否则,可能会不够扎实,没有定力,经不起大风大浪。

    有了这套人才培养体系,博时的研究员离职率非常低。研究员发展路径清晰、预期稳定,每一年都能学到新知识,每一年都有职业成长,自然就会愿意留下来。

    记者:博时基金是否考虑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是否会考虑搞事业部制?

    江向阳:这个问题非常核心。股权激励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发展的成果。很多大型金融机构,包括一些创新机构都陆续推出了股权激励,博时基金也在研究包括员工持股在内的长期激励方式,通过股权激励把客户利益、员工利益、股东利益高度结合在一起。当然,这方面的主导权还是在股东。

    事业部制是一个偏短期的激励机制,我们也试验过,结果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所以,我们没有把事业部制作为主要方向,而是结合博时的实际情况,做好长期机制建设,明确员工发展轨迹和发展预期,同时考核透明化,激励约束落实到位。

    记者:请具体讲讲博时基金的激励机制。

    江向阳:我们实行双通道机制。博时是专业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管理岗尽量压缩,但专业序列是完全打开的,员工薪酬可以提到部门总经理、董事总经理级,基金经理薪酬最高级别可以提到副总经理级,只是没有管理薪酬。博时基金经理的薪酬分成四个部分:管理业绩、管理规模、投研贡献、管理薪酬。普通基金经理没有管理薪酬。业绩导向,同时考虑其管理规模和投研贡献。具体有很多操作细则,如业绩是长短期结合,一年、三年占不同权重,鼓励基金经理做长期价值投资。基金经理只要把业绩做好,把规模做大,贡献出好的产业深度研究报告、好的估值建议、好的交易策略,就一定能获得很好的薪酬。

    博时是六能机制,能上能下,考核靠后的部门领导要被调整。不过,我比较关心员工的心理,也不会简单粗暴处理。用这种方式也可以解决公平问题。博时的年轻人很多,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已经有90后的,也有80后晋升董事总经理,进入高管序列。年轻人都很有朝气,他们在乎钱,但绝没有掉到钱眼里,他们要的是公平,对他们准确定价以及尊重是最重要的。博时基金的文化强调对员工的关怀,要让员工觉得温暖,而且可以信赖。要有文化、有精气神,不是纯粹拿钱买服务的,拿钱买服务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各业务条线对标行业最佳

    力争行业领先

    记者:请讲讲博时基金未来3~5年的发展规划。

    江向阳:博时基金经过5年革新,业务更均衡,投资上台阶,基本具备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升客户体验、提供全天候全优质服务的能力。我们还要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最近我们提出了领先战略。

    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回归本源,打造核心能力。我们的本源是什么?就是要助力把社会资本变为经济建设的资本,在这个过程中为社会资本保值增值。未来几年,我们要坚持四个服务,落实五个驱动。

    坚持四个服务,一是服务实体,优化资源配置;二是服务民生,公募基金是普惠金融,通过金融产品参与资本市场,与优秀企业共成长,进而为客户的财富保值增值,这是我们的责任;三要服务改革,公募基金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受益者、参与者,不仅要服务金融市场改革、资本市场改革,还要服务中国经济的改革;四要服务生态,也就是服务同业,因为机制、资源、基因等禀赋的不同,各类型资管机构不可能搞大而全,经过市场淘汰和选择,最后会形成不同资管机构之间的优势互补,达成市场的最优化。

    落实五个驱动,一是领先战略的驱动。咬住一个目标,聚精会神抓好能力建设,成为客户信赖的投资伙伴;二是科技驱动,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生产力,要驱动各项业务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三是投研驱动,如果投研不能够提供澎湃动力,公司走不了太远,我们最核心的价值是把持有人的钱管好;四是市场驱动,本质是客户驱动,我们所有的动力、立足点都是为客户,落实到具体的商业行为准则上,必须知道我要服务谁,怎么做好服务;五是创新驱动。创新是成为一家优秀资管机构的命运。唯有各方面提质增效,创新协同,才有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基础。

    博时基金希望成为一家具有领先地位的全能型一流资管机构,在品质上受人信赖,受客户和员工信赖,这要求我们的服务态度、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协同能力、创造力、投资能力都要再上一个台阶。

    记者:博时基金具体怎么做到的全能型?

    江向阳:我们推出了一个核心措施——对标管理、提质增效。在所有类别产品线的市场竞争力上,都要对标行业最佳。不是对标一家公司,而是按业务线对标。这是非常困难的,但必须有这个劲头。

    记者:博时基金下一步突破的重点是什么?

    江向阳:博时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快四个核心能力建设,一是核心投研能力,二是产品服务能力,三是线上客户服务能力,四是数字化能力。

    在投研端,博时的投研一体化改革目前已初见成效,还要继续深化推动;在产品端,我们要继续发展类别齐全、风格鲜明、业绩优秀的产品线和投资策略、配置工具,努力涵盖国内和境外的不同资产,满足各种类型客户的投资需求;线上服务端,我们正在打造平台、产品、场景三位一体互联网服务平台,有望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数字化能力方面,我们正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加快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融合,我们会从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服务四个方向发力。

    我们也会一如既往抓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抓能力建设、科技建设。在此基础上,全面融入市场,在竞争中提高各项能力,这是博时的使命。我们要靠市场化、靠服务、靠态度来竞争。别人花三天能提供的服务,我们要一天送到;别人第二天约了去见客户,我们要当天飞到,产品方案也要比别人出的早。通过我们的勤奋和拼搏来赢得市场,这需要团队具备自我牺牲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目标。

    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平等、透明的文化。资产管理公司是完全市场化的,不能强调领导职务。专业机构要以创造力为主,一定要鼓励团队有个性、有活力。我现在是董事长也是党委书记。最近我抓党建抓得挺起劲,不是为了形式主义,我讨厌形式主义,也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我们抓党建工作,是要抓问题、抓管理、抓队伍、抓人才,也是为未来三年战略组织实施落地创造队伍基础。我们的党建活动鼓励大家提问题,各支部经常要跨部门交流、沟通,有意见有困惑,大家都可以说出来,增强大家的归属感。要建立价值观,一旦从大处去看问题,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起码不会那么焦虑。否则你焦虑来焦虑去,只会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也不搞论资排辈,鼓励大家跟不良现象作斗争,原则上是对事不对人。我们提倡员工积极建言献策,员工的建议被公司采纳、有明显的改善,都会给他奖励。不是钱,主要是大红花。我们也及时奖励先进和优秀的员工。博时基金有一位基金经理被评为招商集团的“十佳青年”,还有一位基金经理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全集团20多万人只评20个,我们就有两位优秀的基金经理当选。

    只要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共同愿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同心同德,大家干起活来就是真有干劲,博时就是一个有未来的公司。

    适度控制权益基金首发规模

    提升客户获得感

    记者:股市向好,爆款基金不断,你怎么看?

    江向阳:爆款基金有利有弊,我们不排斥,也不刻意追求。开放式基金随时可以赎回,如果市场出现比较大的波动,规模太大,基金经理压力会比较大。开放式主动权益基金最好适度控制首发规模,把业绩做好了,后面有资金持续流入会比较好。博时今年权益类产品的战略是重点发展封闭式产品,买了就要封闭三年,首发规模相对来说不会太大。效果还有待评估,总体上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中国股市波动比较大,封闭式基金可以让客户体验到长期持有的收益,增加获得感。

    记者:你认为公募基金行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江向阳:未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公募基金行业大有可为。

    从需求侧看,数据显示,中国财富规模的年复合增速到10%以上,预计到2025年将比2018年翻一番,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对资本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中国正在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金需要大比例配置公募基金。更重要的是,资管新规正在深刻改变资管行业,银行理财、保险、信托正在加大配置公募基金的力度。

    从供给侧看,在全球负利率环境下,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和配置价值不断提升。同时,资本市场改革和开放将不断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活力和韧性,提升资产质量,降低市场波动率,进而提升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策略也越来越丰富。

    当然,公募基金行业面临的挑战也很多。首先,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其次,新技术不断涌现,科技跨界对传统的服务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第三,海外资管机构正大步进来,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能力建设带来巨大挑战;第四,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推行注册制,对我们的投资能力也是巨大挑战。当然,如果我们经受住了挑战,反过来就是巨大的机会。

    公募基金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对标世界一流水平资管机构,加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投资策略、产品和销售服务,做长期投资、责任投资,切实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人性

    要避免经验主义

    记者:你出任博时总经理时,有二十多年监管工作经验,但并没有基金行业管理经验,为什么管理博时基金能够有这样的成绩?

    江向阳:我刚到博时的时候,对基金行业的认知和理解的确很浅。以前也有几个基金行业的朋友,但一个博时的都不认识。说实话,我以前从没想过要到企业来,我不是一个特别爱做职业规划的人。以前工作变动都是组织调动,组织调去哪就去哪。我也是干一个岗位爱一个岗位,既然下决心到博时,就要尽量做好,我的个性是比较愿意接受挑战。

    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一般来说,我自己做不到的事,也不会让别人去做。刚来的时候,我对行业的认知比较少,必须放下所有的执念,把过去的认知清零。放得下自己就是要避免经验主义,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团队学、向行业学。领导人如果经验主义太重,觉得这不对那不对,就会扼杀大家的创造力。

    所以,大家表扬我到博时后进步比较快,博时有高人,行业也有高人,我努力向他们学习。我过去干了二十多年监管工作,也一直在很努力地学习,对金融行业、投资市场我还是有一些洞察力的,什么时候什么方向会出现大的机会,我觉得我的把握能力还可以。

    记者:你本科学的是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学法律、博士在南开大学学金融,这样跨学科的学习,会不会挑战比较大?

    江向阳:我本科学的是理科,但业余喜欢文科,上大学读了很多哲学方面的书,包括胡塞尔、康德的书,有点难读,但我比较有兴趣。后来我考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就受益于读书比较多、比较杂。又因为我是理科出生,数学还不错,考金融博士也还比较轻松。所以,我跨科考试还比较占便宜。

    记者:你喜欢读什么书,对工作有哪些帮助?

    江向阳:我以前喜欢读社会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这几年太忙,有时间会读一点经济学方面的书。总体上,理工科背景主要教会我精细化、数量化的分析方法,多读人文类的书籍特别是哲学方面的书籍,对管理工作的帮助比较大,因为哲学是研究人性问题,而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人性。当然,在实践中的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需要发现问题与把握规律的能力。

    本版文章摘自今日出版的《中国基金报》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