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两会进行时 > 正文

期货业对外开放“双腿并行” 多个特定指数品种已储备

2022-03-09 17:42  来源:证券日报网 王宁

    本报两会报道组 王宁

    2018年,被业内称为中国期货品种国际化元年。这一年,行业首个国际化品种——原油期货成功上市,随后,包括20号胶、PTA、铁矿石、棕榈油等多个期货和期权品种陆续登陆市场。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从几家期货交易所处获悉,目前国际化品种整体运行平稳,投资者结构逐步完善,功能发挥明显,可以看到,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同时,多个特定指数品种也在有条不紊地储备中。

    境外投资者参与度提升

    上期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下称“上期能源”)作为全市场首个国际化品种的交易中心,截至目前共上市了5个国际化品种,分别是原油期货及期权、20号胶期货、低硫燃料油期货、国际铜期货。上期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品种总体运行平稳,境外客户参与度逐步提升,日均成交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郑商所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去年在对外开放工作上进行了多方面推进工作,其中,在提升定价影响力、持续深化特定品种的对外开放工作,以及积极研发上市更多开放型品种等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

    据了解,PTA期货作为我国首个化工类特定品种,2018年12月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截至去年底,已有来自新加坡、英国、德国、意大利、新西兰、韩国、阿联酋等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422家境外客户开户,以及50家境外经纪机构完成备案,PTA期货境外客户成交量占比13.2%,同比增加3.6个百分点,持仓量占比5.2%,同比增加3.4个百分点。目前,PTA期货价格已成为聚酯行业的国内定价基准和国际贸易重要参考,PTA期货服务跨境聚酯产业链的能力不断提升。

    记者从大商所处获悉,自2018年以来,铁矿石期货、棕榈油期货及期权先后实施了引入境外交易者业务,目前相关市场和业务平稳运行。尤其是去年,棕榈油期权上市并引入境外交易者,率先在棕榈油这个全进口商品上实现期货期权、场内场外和国内国际全覆盖。

    特定指数品种储备提速

    事实上,目前国内三家期货交易所对国际化品种的储备都在不同程度的推进中,尤其是特定指数品种的推进工作较为显著。

    大商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多措并举、持续深化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扩大开放领域,研究推进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等成熟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二是优化境外交易者参与机制,为境外交易者提供更多便利。三是完善境外市场服务体系,加大境外市场拓展力度,支持和吸引境内外企业利用国内期货市场进行国际贸易定价和风险管理,提高重要大宗商品的定价影响力。

    记者从上期所处获悉,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多措并举,提升国际化品种的市场参与度及国际影响力,具体将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国际化品种供给,加快推进航运指数期货上市,推动黄金期货等成熟品种国际化;二是持续优化合约及规则,积极推动交易机制创新;三是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推动各品种期货价格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并努力推动更多企业在现货跨境贸易中参考采用我所期货品种的价格;四是加快推进境外设库,优化拓展国际化服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走出去”业务上,多家期货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场至少有6家期货公司在境外不同程度设立了境外机构。

    南华期货国际业务委员会执行委员、横华国际董事长张子健向记者表示,近两年内,期货业的对外开放发展有了很大提升,一方面随着国际化产品推出,吸引了大量的境外客户参与国内期货市场的交易,极大地提升了国内期货市场相关产品在国际大宗商品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QFII/RQFII允许投资商品的开闸,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机构客户的关注,相关的政策落地后,相信能进一步改善国内期货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近两年,公司境外子公司以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完善清算业务布局、提升风险抗性,积极设立美国、新加坡、英国分支机构,并获得相关国家主要交易所清算资质。”张子健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告诉记者,期货业“走出去”还需要在两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尽快推出《期货和衍生品法》,建立健全制度建设;二是尽快推动期货公司做大做强,具备“走出去”业务的基础能力。

    今年,期货业的深耕细作发展再次被多位政协委员提及。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应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碳期货产品研发,推进天然气、锂、工业硅等低碳商品期货的研发。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