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昱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但也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抗风险能力较弱等诸多挑战。而财政政策则可通过政府采购、融资担保等工具,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赋能,夯实其发展基础。
财政部11月12日公布的2024年全国政府采购简要情况显示,2024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为33750.43亿元。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全国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为24230.91亿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总金额占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71.79%。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15310.35亿元,占授予中小企业合同总金额的63.19%。
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依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采购在实际操作中持续向中小企业倾斜,意味着有更多政府采购资金流向中小企业,这极大地增强了其生存发展能力,有效稳住了中小企业发展预期、扩大了发展空间,为稳市场、促就业、活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相关数据来看,政府采购主要通过稳定订单供给、优化竞争环境、联动金融扶持等方式带动中小企业发展。”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告诉记者,大规模的订单直接为中小企业开辟了稳定的市场空间,帮助企业缓解订单不足的压力,保障其基本生产经营与现金流稳定。此外,多地政府搭建“政银企”合作体系,推出“政采贷”等金融产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一步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记者注意到,除运用政府采购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外,财政政策还从更多方面为其提供支持。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显示,财政有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对新一批1200多家“小巨人”企业给予奖补,带动梯度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择优选取35个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同时,在实施惠企助企政策方面,聚焦融资发展,持续指导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落实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加力引导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发展。今年上半年,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已支持2.2万户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约900亿元。
张依群表示,今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相关企业扶持力度等举措,一方面稳住了中小企业的基本面,让更多中小企业可以从政府采购中获益,形成了针对中小企业的普惠效应;另一方面凝聚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力,财政通过奖补、贷款贴息、担保等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对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为代表的创新类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有效发挥中小企业技术新、机制优、经营活、质效高、成长快等优势,构建起引领培育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
朱华雷也认为,财政实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等多项政策,构建了覆盖企业经营、创新、转型等多维度的帮扶体系,既解决了中小企业当下的生存挑战,又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这也进一步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对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