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北京金融法院院长张雯:法治必须前瞻金融创新 提升服务发展质效

2025-10-28 15:22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吴晓璐

    10月28日,北京金融法院院长张雯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法治必须前瞻金融创新,提升服务发展的质效。

    在跨境贸易领域,信用是国际商业合作的基石,保函、信用证等欺诈纠纷频发,迫切要求法治为国家信誉与企业信用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化支撑;在跨境投融资领域,国际资金融通的深度空前。从金融借款,到VIE架构下的证券虚假陈述群体性纠纷,法治一端连通国际金融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一端深入社会治理与民生福祉,须发挥更关键的制度保障作用;在国际金融领域,新架构、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跨境资管、跨境保函、ESG投资产品等金融渠道,绿色金融债券、流量经济、虚拟货币释放出更多的风险敞口。法治必须前瞻金融创新,提升服务发展的质效。

    张雯表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必须通过具体裁判传递规则理念,在个案中彰显制度效能。在涉外独立保函案件中,北京金融法院准确把握“先赔付、后争议”的制度设计,严格遵循“见索即付”的国际准则与国内规范,在保障效率与防范欺诈之间实现动态平衡,引导出海企业增强法治意识与风险管控能力。

    在跨境证券纠纷中,北京金融法院依法对在港上市境外企业的证券欺诈诉讼行使管辖权,明确“扰乱境内市场秩序”与“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择一即可触发证券法域外适用;切实保障了国内投资者维权渠道,彰显了我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制度自信与司法担当。

    张雯表示,涉外法治不仅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法律盾牌,更是参与全球治理、塑造国际规则的战略工具。

    据张雯介绍,北京金融法院成立了包括涉外金融团队的十个专业政策调研团队,深入行业、深入企业、深入产品,调研在审判中发现的“引进来”“走出去”过程中的涉外法治难点堵点问题,聚焦“数字资产跨境担保的规则治理”“最低限度原则的最新域外发展”等前沿问题,从市场中洞悉挑战,通过精准的司法裁判树立规则。

(编辑 张明富)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