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珂
7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召开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会议直面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内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的困难挑战,指出了为保持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提供了基础和条件的三个“确定性”,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宏观政策预期的确定性、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确定性。
其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数据为证。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实现了5.3%的超预期增长。从DeepSeek大模型到人形机器人、从航空航天到无人驾驶,一系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快于整体工业增加值3.1个百分点。
6月份,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较5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利润由5月份下降2.9%转为增长9.6%,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支撑作用突出。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我国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新动能正在加速积蓄,为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二,宏观政策预期的确定性,信心为证。
近日,全球资管巨头施罗德资本旗下房地产投资部门与浙江企业西子国际联合发起总规模约30亿元的私募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聚焦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写字楼、消费基础设施等投资机会。此外,7月份以来,多家知名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和股指目标点位,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资产的信心。这种信心的背后,是政策持续显效的有力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表示,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家统计局表示,需要下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财政部近期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剩余资金将在10月份下达,支持各地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一系列政策的协同发力,为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其三,资产估值修复的确定性,市场为证。
截至7月25日,上证指数收报3593.66点,年内涨幅7.22%;深证成指收报11168.14点,年内涨幅7.24%;北证50指数收报1458.98点,年内涨幅40.58%。
经历前期调整后,A股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随着企业盈利改善和信心恢复,价值重估的动能正在积聚。一方面,完善“长钱长投”机制和长周期考核机制,为长线资金入场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投资热度未衰,市场估值逻辑逐步正本清源,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投资者更加注重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潜力,而不是盲目跟风炒作,这有助于形成更加健康、稳定的市场生态。
当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同频共振,资本市场的“稳”不再是护盘口号,而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