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如何拓宽水利投资渠道?水利部回应

2024-03-14 18:09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郭冀川

    3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水安全保障进展成效。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介绍,十年来,全国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2.8%、58.2%;十年来,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年度完成额从3758亿元提高到11996亿元,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投入从782亿元提高到3482亿元。

    探索REITs试点盘活水利存量资产

    进一步拓宽水利建设长期资金筹措渠道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背景下,需要有力的资金保障。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表示,通过“两手发力”,一方面,积极争取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另一方面,水利部组织地方水利部门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渠道。在具体措施上,有三方面情况:

    第一方面,建立“两手发力”的“一二三四”工作框架体系。“一”是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目标;“二”是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手协同发力;“三”是金融信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即REITs试点,实现“三管齐下”;“四”是深化水价、用水权市场化交易、节水产业支持政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四项改革”。

    张祥伟说,通过这个工作体系,调动各级水利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市场主体投入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拓宽水利的投资渠道,解决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第二方面,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支持水利的政策。水利部指导地方拓展思路、找准路径,积极拓宽水利基础设施收益来源。与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联合出台了有关指导性文件,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资本金比例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这些措施,扩大水利项目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的规模。

    第三方面,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各地应用特许经营、股权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建立合理的回报机制,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一些水利企业利用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融资,探索REITs试点盘活水利存量资产,投入水利建设。

    “2023年我们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落实投资12238亿元,是2014年的2.5倍;特别是近十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大幅增加,2023年这几项共达到5451亿元,是2014年的7.4倍。”张祥伟说,下一步,水利部将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协同推进水价、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进一步拓宽水利建设长期资金筹措渠道。

    刘伟平表示,当前水价、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财政资金、政府债券、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格局初步形成。十年来,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年度完成额从3758亿元提高到11996亿元,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投入从782亿元提高到3482亿元。

    节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大力推进节水技术转化推广

    在加强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刘伟平介绍了五项水利部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节水制度政策逐步建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约用水条例立法,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先后印发加强重点区域节水、非常规水配置利用、节水宣传教育等政策文件,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全方位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重点领域节水取得实效。牵头20个部门建立了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等重点领域节水。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93%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以内。非常规水利用量210亿立方米,达到2014年,也就是十年前利用量的3.5倍。

    ——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累计建成1763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145个节水型城市、2.1万个节水型工业企业。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指标纳入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的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黄河流域、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用水单位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

    ——节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累计推动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714项,吸引社会资本95亿元。23个省份出台“节水贷”金融产品,贷款金额超过2100亿元。大力推进节水技术转化推广,开展水效领跑者行动。连续举办两届节水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促成项目签约超过120亿元。

    ——全社会节水意识持续增强。制定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引导公民践行节约用水责任。打造“节水中国行”等宣传教育活动品牌。多部门联合选聘中国“节水大使”,建成一批节水科普场馆和教育基地。实施节水科普效能提升行动计划,营造惜水爱水的良好氛围。

(编辑 才山丹)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