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随着火车鸣笛声响,湖南首趟东盟国际货运班列,从长沙国际铁路港内正式发车。
东盟班列的开通,使长沙成为中欧班列、东盟班列的“双集结中心”。
这是湖南与东盟加强贸易合作的重要举措。湖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与东盟班列开通,在时间上契合得最近的一件大事是:
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
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发展的最高规格文件,释放出强烈信号:
中部地区新一轮发展机遇来临。
01气象: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
中部地区,包括湘、鄂、赣、皖、豫、晋六省,面积约102.8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约3.7亿,占全国总人口约26.4%。
拥有庞大人口基数和辽阔地理面积的中部地区,此前一段时间,曾有“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的戏谑,曾有“中部塌陷”的隐忧。
就人口方面来说,受各种原因影响,至2010年之前,中部和西部都是人口流失大区。

资料来源:Wind,恒大研究院
2004年3月,中部地区崛起被首次明确提出。2006年4月,关于中部崛起的纲领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
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指出,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中部崛起战略推行15年,成色如何?
2021年3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肯定了中部地区取得的成就。
比如,从中部各省份情况看,各有“单科王”:
河南、安徽2020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6826万吨、4019万吨,位列全国第二、第四。
山西以能源取胜,1949年~2019年的70年间,山西生产的煤炭占全国的1/4以上,其中70%外调,覆盖全国2/3以上的省份。
湖南、江西的装备制造领先全国。
湖北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是名副其实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十八大以来,中部崛起进程加快。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创新基地,打造生态文明和绿色城镇化样板。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