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雨萌
有关房地产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备受市场关注。近日,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发布《建设项目规划使用性质正面和负面清单》,据悉,这也是北京首次在用地性质上设出“负面清单”。
昨日,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负面清单”出台的主要目的在于疏解首都中心的城区人口数量,强化职住平衡。通过出台“负面清单”,可以限制和疏解一些非首都功能,此举对于城市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的双重影响下,更是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宜居和安居。
总的来看,《清单》将北京市分类为六个区域,包括首都功能核心区;首都功能核心区以外的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等新城;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昌平和房山的山区等生态涵养区。而在《清单》中有一条内容更是备受瞩目:限制四环路以内的各类用地调整为住宅商品房。
虽然该表述被业内人士解读为“长期来看四环内住宅用地规模冻结,新房供应将大幅减少”,但要注意的是,限制不代表禁止。
张波认为,在经历过2017年史上最严调控年后,此次《清单》的出台,对于本轮楼市调控先行军的北京来说,有三方面影响:首先,会进一步引导北京市合理的住房需求。由于城市核心区域的面积有限,大量建设住宅往往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和有效使用,此次北京对于核心区域限制用地改为商品房,可以传说从供应层面给予了清晰引导;其次,有利于落实楼市长效机制的建设。从《清单》中对于“正面清单”的表述可以看到,北京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租赁住房。最后,从“正面清单”中多次呈现的鼓励工业、仓储等用地调整为学前教育、养老设施等文字,可以清晰看到政府对于人民群众安居宜居的长远考虑和充分重视。这也是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从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的之间体现。
“总的来看,《清单》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扫除城市规划中的部分“盲点。”张波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