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我国快递包裹市场规模连续11年保持全球第一 智能技术赋能“小包裹”实现“大发展”

2025-11-19 23:36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雯珊

    见习记者 张美娜

    日前,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在2025(第六届)快递业大会上发布了《全球快递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快递包裹业务量为1750.8亿件,同比增长21.5%;业务收入为1403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8%。我国快递包裹市场规模连续11年保持全球第一,实现了月均百亿件的跨越式发展。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快递业务量之所以保持持续高增长,从需求端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法逆转的习惯;从供给端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快递行业赋予了全新发展动能。随着制造业与零售业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商品流通环节得以持续精简,流通路径更趋扁平化,诸多原本通过传统渠道流通的货物,逐步转向快递网络开展配送业务。”

    国金证券发布研报分析,“反内卷”背景下,多个快递业务量大、竞争激烈、“价格战”频繁的区域已提价,快递景气拐点向上,叠加行业旺季将来临,预计快递单票价格有望提升。

    银河证券发布研报分析,当前下沉电商等新业态成为主要驱动力,且呈现显著的轻小件化趋势。“反内卷”政策成效持续释放,多地通过设定价格底线、配套罚款机制整治低价无序竞争,伴随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和智能网联车辆科技赋能,头部快递企业发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高质量发展将继续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庞大业务量的背后是高效的资源配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助力快递企业从仓储管理到末端配送,实现智能化的升级变革;“无人技术”在仓储、运输和派送环节的使用,提高了快递时效。在“人工智能+”行动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申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在数智化方面,AI错分预警、包裹场内视觉追溯、快递员GPS全覆盖等数智应用正从转运中心全面推广至末端网点,显著提升运营精度与服务效率。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公众号显示,公司研发了基于运筹、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孪生等多种前沿技术协同而生的“顺丰超脑”,通过智能化手段帮助包裹匹配最佳运力资源、按时抵达。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递业上市公司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正引发行业深层次变革。在运营端,智能分拣系统通过机器视觉与机械臂协同,实现包裹自动识别与精准分拣,在分拣效率提升数倍的同时,差错率大幅下降;在配送环节,无人机配送等技术在偏远地区和紧急场景中突破地理限制,无人车则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高企的痛点,两者共同构建起立体化配送网络。长远看,人工智能技术将重构快递业成本结构,催生按需配送、柔性供应链等新模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