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冀川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其中,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囊括了三个展馆,是展馆数量最多的展区之一。
进博会对于医疗产业的重点扶持,与我国推动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进博会积极为全球医疗领域的先进技术与产品搭建起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助力国内医疗产业与国际前沿接轨,实现产业升级与突破。
搭建全球合作桥梁
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政策频出,为医药与医疗器械的引进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例如,今年6月份,国家药监局审议通过《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为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落地保驾护航。
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为临床急需或疗效显著提升的创新药械开辟绿色通道,或列出重点培育清单,加速这些关乎民生健康的急需产品上市进程。一系列支持政策,正逐步将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中国医疗市场正处于高速扩张与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预计2025年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1万亿元,创新药、医疗AI、高端器械成为核心增长极,年复合增长率达11.3%。进博会成为企业推动创新成果落地生根、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舞台。
走进碧迪医疗的展台,一台以“进博号”命名的巨轮模型格外引人注目,每一个舷窗都是一个创新产品的展示窗口,承载着企业在医疗健康全周期管理、数智医疗转型与本土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最新探索与突破。碧迪医疗大中华区企业品牌公关及数智传播总监李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进博会上,碧迪医疗集中发布了7款全球首发、中国首发及限定首发新品,覆盖静脉治疗、外科介入、肿瘤诊疗、术中管理、活检引流、智能诊断、流式检测等多个细分领域,全面展示了其产品体系创新成果。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拥有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份额占全球30%,能够为创新技术提供‘研发—量产—普及’的全链条支撑。”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对记者表示,凭借规模与速度优势,中国正沿产业价值链升维拓展,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商业模式试验田和国际供应链枢纽,成为世界医疗版图的关键变量。
进博会作为国际交流的关键平台,凭借其独特的国际影响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展示前沿创新成果、首发新品的战略高地。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与全球市场深度对话的窗口,更推动创新技术的快速落地与国际合作的深化,为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能。
“展品变商品”高效转化
从新品首次惊艳亮相到迅速获得市场准入,从前沿技术成功引进到临床实践广泛应用,医疗科技企业正以日益缩短的时间周期,将进博会上的展品高效转化为服务中国患者的优质产品与先进诊疗方案,加速实现“展品变商品”。
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宋为群在展台开幕活动上说:“我们欣喜地看到GE医疗展品中的‘中国创新’含量逐年提升,通过进博会的平台加速落地,以精准医疗惠益患者,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创新引擎的强大动能。”据悉,八年来,依托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GE医疗累计有超过50款新品成功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持续深化在中国的智能制造布局。
进博会不仅是一个产品展示舞台,更是企业在全球医疗健康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的地区,与患者、合作伙伴等展开深入交流、碰撞思想火花的宝贵契机。在诺和诺德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详细展示了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依柯胰岛素),该产品去年在进博会首次展出后,便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当月便在国内迅速上市,并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使得中国糖尿病患者能够与全球患者同步用上这一全球创新药物。
进博会在医疗科技领域释放出的溢出效应强大且深远,形成了从创新展示、准入推动到市场转化的完整闭环体系,让创新成果切实惠及广大患者,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创新引擎的磅礴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