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文湘
见习记者 占健宇
7月份的上海骄阳似火,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7月23日至7月26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低空经济博览会”)在此召开,近300家低空经济行业企业携创新产品集中亮相。
《证券日报》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各类飞行器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拍照;各企业展台的电子屏上,不断播放着产品介绍视频;洽谈区内,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们正热烈讨论着产业的未来走向……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的澎湃活力正加速释放。
eVTOL企业受关注
近期,国内多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获得重大业务进展,在本届低空经济博览会上,eVTOL厂商也成为焦点。
记者在现场获悉,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沃兰特航空”)在此次展会上宣布,公司与泰国泛太平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PanPacific”)、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公司将向PanPacific出售500架eVTOL产品。
据介绍,上述订单总金额达17.5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高等级客运eVTOL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国际订单。沃兰特航空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500架eVTOL产品将用于泰国、马尔代夫等地区的短途岛际、岛内运输服务以及应急救援等场景,当地多岛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使用eVTOL来提升出行效率。
在此之前,国内eVTOL行业的“订单纪录”由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的科技”)保持。今年7月16日,时的科技宣布与阿联酋企业Autocraft签署采购协议,订单金额10亿美元。Autocraft采购时的科技350架E20 eVTOL产品,并与时的科技携手推进E20 eVTOL在中东及北非地区低空旅游、空中出行等多元场景的商业化落地。
“公司已经获得民航局飞行体型号合格证(TC)受理申请,并参与完善国内eVTOL法规,目前公司在手订单数百架。根据公司的规划,2027年将完成TC取证并进入量产交付。”时的科技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eVTOL厂商“喜讯连连”背后,展现出国内厂商的技术实力。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上具备优势,整体来说与美国eVTOL厂商处于同一梯队。
应用场景愈发多元
低空经济的产品形态主要包括通用航空、无人机、eVTOL等。《证券日报》记者在本届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采访发现,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的生态应用逐步完善,应用场景也呈现更多元化的趋势。
“这是我们的共享无人机云仓,里面可配备6台到8台无人机,用户扫码租借这些无人机,就像扫码租借商场里的共享充电宝一样方便。”河南某共享无人机运营商的工作人员指着一个蓝色的柜子说,当前景区航拍需求日益增长,公司的目标受众是景区内有意愿租借无人机用于航拍的旅客,目前公司在新疆等地的项目反响都不错。
在清研易氢能源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研易氢”)的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技术方案。清研易氢专注于为航空应用场景提供氢能源动力解决方案,目前有航空液冷燃料电池系统和空冷燃料电池系统两大产品谱系。其中,航空液冷燃料电池系统与多家航空器龙头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当前氢能源使用成本较高,难以在汽车上实现大规模应用。但是飞行器的附加值更高,氢能源应用的前景更大。另外,氢燃料电池重量更轻,这也是其在低空经济领域应用的一大优势。”上述工作人员认为,在低空经济与可再生能源加速融合的背景下,氢能源有着巨大发展潜力。
上海某航空培训企业工作人员则向记者介绍称,公司主要从事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培训等业务,今年行业较为火爆,平均每周就有一到两家新注册的培训公司。
“对低空经济产业而言,丰富的场景拓展了市场需求,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加速商业化进程,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未来,低空经济将催生更多新业态,创造新消费和就业机会。”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