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傲男
7月25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发布2025年上半年酒类进出口情况。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酒类进出口市场呈现“进口弱、出口强”态势。
从进口来看,今年上半年,进口酒整体延续弱势,进口总额为17.3亿美元,同比下降13.6%;进口总量3.6亿升,同比下降2.5%。
其中,烈酒进口金额降速明显放缓,进口数量增速扩大,重回进口酒第一大类别,并呈现威士忌、白兰地、白酒“三分天下”格局。上半年,烈酒进口总额7.2亿美元,同比下降27.9%;进口总量5422万升,同比增长10.3%。葡萄酒进口金额急转直下,进口数量加速下行,上半年,葡萄酒进口总额为7.1亿美元,同比下降0.1%;进口总量为11亿升,同比下降12.7%。啤酒进口表现更趋疲弱,上半年,啤酒进口总额为2.4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口总量18亿升,同比增长2.5%。
山东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酒业分会秘书长欧阳千里表示,国内酒类消费场景正经历深刻变革,过去在高端商务宴请、节日礼品市场占据主导的进口洋酒,逐渐被国产酒替代。
从出口来看,上半年我国酒类出口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出口总额10.6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出口总量4.8亿升,同比增长34.0%。其中,烈酒(白酒)与啤酒涨势喜人。
具体来看,上半年,白酒出口总额5.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出口总量831万升,同比增长7.4%。上半年,啤酒出口总额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出口总量4.0亿升,同比增长23.8%。葡萄酒出口总额2635万美元,同比增长174%;出口总量203万升,同比增长176%。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有63.9%的白酒企业均已布局或正在拓展海外市场。白酒企业“出海”目的地以亚太地区为主,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是比较热门的“出海”目的地。
白酒行业分析师、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表示,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酒类逐渐走向国际是大势所趋。驱动这一进程的,不仅有外部环境的助力,更有行业内部的主动革新。
欧阳千里表示,未来,中国酒企推进海外布局需从以下多方面着手:首先,针对海外市场需求推出低度产品,以适应当地消费者口味偏好;其次,积极选择海外代言人、经销商进行产品推介,借助本土力量提升品牌曝光度;最后,可适时收购或入股海外酒类品牌及贸易公司,通过资本与资源的整合,为海外战略布局开辟新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