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敏
4月15日晚间,美尔雅发布公告称,此前收购的青海众友健康惠嘉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受新冠疫情反复等影响,未完成2021年业绩承诺。公司经与业绩承诺方协商,拟将业绩承诺期进行变更。
在此之前,国药一致也对其收购的吉林天和计提资产减值,原因之一是吉林天和药品零售业务销售下滑。
对此,中康科技副总裁李俊国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药店与其他零售实体相比,日子还是不错的。但纵向看,零售药店确实受到疫情、国家医改政策调整、医药电商O2O等因素影响。零售药店面临从单纯商品销售向提供健康服务转型的问题。
收购标的业绩承诺期将变更
美尔雅在公告中介绍,公司于2020年11月30日签订了《关于青海众友健康惠嘉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以下简称“原协议”),约定由公司收购业绩承诺方持有的青海众友健康惠嘉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众友”)100%的股权。根据原协议约定,业绩承诺方承诺青海众友在2020年、2021年、2022年经审计的合并报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总额分别不低于1500万元、1650万元、1800万元(以下简称“原业绩承诺”)。
美尔雅称,青海众友2020年度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546.47万元,完成了2020年度的业绩承诺。2021年10月28日开始青海省出现新冠疫情反复,根据药监部门的通知标的公司部分门店自2021年11月1日-11月20日闭店停止销售。同时2021年度根据疫情防控部门的规定四类药品(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的禁止销售或限制销售、登记销售等管控措施,致使2021年度的客流量大幅下降,无法完成2021年度的预期销售和利润。
美尔雅表示,由于以上重大影响,青海众友完成2021年度业绩目标具有较大困难。公司经与业绩承诺方协商,拟将原2021年度的业绩承诺延期至2022年度履行,2022年业绩承诺延期至2023年履行。
因新冠疫情反复导致收购标的业绩不及预期的还包括国药一致。3月9日晚间,国药一致发布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称,2021年孙公司吉林天和经营业绩下滑,且与形成商誉时的预期偏差较大,出现减值迹象。
国药一致介绍,2021年因受到新冠疫情、行业政策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吉林天和业绩大幅下降。吉林天和零售板块因2021年期间一退两抗药品因销售受控下架,导致销售额下滑。同时,受疫情影响,客户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线上购药增加,公司销售结构由此变化,2021年O2O、B2C业务销售占比增加,费用增长较大,盈利空间下降。
零售药店遭遇挑战
中康资讯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零售药店销售规模达492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2022年1月,全国零售药店规模为451亿元,同比略有下滑。
“药店生意不好做了。周边很多药店都关了。”一位药店经营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对购买治疗咳嗽、发热、咽干咽痛及抗感染等‘四类’疫情防控药品执行实名登记制度。购买后会有个回访,可能要求你做核酸。有些地方更严格,已要求零售药店暂停销售四大类药品。”
“一些零售药店是亏损的状态,经营不好的原因一方面是受药品集采的影响,医院销售的集采药品比药店便宜。此外,在疫情影响之下,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网上购药已经成为趋势,抢夺了大量的线下用户。”医药战略专家史立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零售药店而言,增量产品的出现意味着新的机遇。2022年3月11日,《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发布,方案指出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这一消息的发布引发了连锁药店板块股价异动。分析人士认为,新增抗原检测产品有助于提升连锁药店的客流量,促进销售额的提升。
4月1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2家新冠病毒抗原产品的注册申请,分别为珠海丽珠试剂、上海伯杰医疗。至此,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了27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记者在天猫平台查询到,目前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盒单次测试价格可达9.9元/次。在这样的竞争格局及价格趋势下,留给药店的利润又有几何?
“新冠抗原自测产品的出现可能只是一个短期的刺激,但长期来看,随着疫情的的好转,这很难对零售药店的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
在中康科技副总裁李俊国看来,中国当代零售药店崛起最初是依靠解决药品供给的“便利”和“便宜”问题。随着供应丰富、渠道多元和医保支付改革等因素变化,药品零售的行业环境正在改变,如何协同医疗机构、解决患者的健康需求是零售药店重要转型方向。“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慢病人群的健康管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零售药店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基础优势。”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