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乔宇
截至目前,旅游业已经走过了疫情中的第三个春天。然而这个春天,似乎也并不怎么“温暖”。
“现在景区里每天自己买花生、玉米喂猴子。”有不愿具名的相关景区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无奈表示,游客少、无人投喂,开春山上没有东西吃,不自己喂猴子们会下山袭扰村民。他还说,每年的2月份和3月份是猴子的生产期,如果这个时候吃不饱很容易造成猴子流产。
上述景区的故事并非孤例。疫情多点散发,出行需求骤降,旅游产业链上的机票、酒店价格大幅下挫,部分产品价格跌至三年来最低点。
“今年清明假期的旅游业形势很不明朗。”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疫情多点散发限制出行需求,短期内难以见到较为积极的讯号。“但长期来看,暑期以及下半年的十一假期及跨年行情仍值得期待。”
燃油附加费贵过机票价
3月31日,《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去哪儿平台发现,从石家庄飞往南京、包头的机票仅需七、八十块钱。即便在清明假期期间,低至一折的机票也比比皆是。
据来自同程旅行的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机票均价较去年同期下降近四成,为近三年最低点。
值得一提的是,3月31日,国内航空公司再度调整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长途燃油附加费达到百元。这意味着对于部分航段而言,燃油附加费的价格甚至超过了机票价格。
短期来看,旅客乘坐飞机出行需求的趋势并不明朗。据飞常准数据显示,自2月21日以来,中国民航的日均执行航班量已经下降到每天3000班左右,未来还存在持续下滑的风险。“这对于中国民航无异于雪上加霜。民航的恢复,更需要政策给民众以出行信心。”飞常准方面相关负责人呼吁。
从酒店民宿行业来看,“高性价比”同样成为今年清明假期的显著特征。
华住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今年清明节期间的预订情况来看,酒店价格、预订量较往年假期均呈现下降趋势,传统热门城市的酒店预订及价格也大幅度下跌。数据显示,华住集团旗下酒店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15%左右下滑,截至3月29日,OCC(实际售出客房数量/可售房数量)预订量较同期下降50%。
另据多名酒店业从业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今年清明节期间的预订情况来看,酒店业遭遇了疫情以来酒店房间平均间夜价格的大幅下跌。
据去哪儿的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期间,部分城市乡村酒店和民宿的预订量较去年同期有一倍左右的增长,但预订均价仅为今年春节期间的一半。
“低价不会是常态。”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价格还是供需决定的,相信当下是“黎明前的黑暗”。
本地游独挑大梁
已有多个平台或企业晒出了清明出行预期。来自途牛的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本地人游本地”特征凸显,反映在游客产品选择上,以本地、周边为主的短途度假类产品最为热门。
据去哪儿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清明假期期间,本地游依旧是清明的“主基调”,酒店同城订单占比一半以上,同城游订单占比达六成以上,截至3月28日,铁路省内预订出行游客占比达75%。
另据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由于各地疫情防控态势不同,今年清明假期旅游出行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西部旅游恢复领先东部20%,东西部旅游目的地的差距大幅缩小。
新的玩法、新的名词仍在出现。“撒欢游”“花式本地游”“云旅游”出现在携程的数据报告中;在来自同程旅行的数据报告中,“赏花生态游”“文化体验游”得到重点突出,电竞酒店、宠物酒店等酒店业新玩法陆续登场;华住集团则牵手咖啡连锁品牌COSTA,创新性的玩起了“酒店+咖啡”的跨界合作。
在魏翔看来,无论是深耕本地游还是探索新的玩法,都意味着旅游企业在向专业化领域突围。“他们在试错,在探索新的方向。这种改变也意味着旅游业在过去对规模的依赖逐渐转向对质量的依赖。”魏翔告诉记者,在过去几年里,很多旅游企业热衷于披露自己的客流量数据,这意味着他们对于规模的热衷,但下一步,随着旅游业更加精细化运作,旅客对于产品的好评率、客户服务的回访率等指标会得到更多重视。
(编辑 田冬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