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国家药监局周思源:药品上市驶入快车道 创新转型要关注临床价值

2021-09-26 17:21  来源:证券日报网 张敏

    本报记者 张敏

    “从2015年到2021年8月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一共批准了72个创新药,其中4个品种是中美双报。特别是近两年,CDE批准的创新药数量快速提升,2020年是20个,今年到现在为止是25个。我国的创新药实现了零的突破,开始量变过程。”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周思源9月25日在“第六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介绍。

    这一系列变化离不开国家持续推出的鼓励药物创新的政策,尤其是以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为代表,通过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建立研发与审批过程中沟通交流机制、建立临床试验申请默许许可制度、建立丰富药品加快上市通道、大力推进技术要求国际接轨等,我国药品上市驶入快车道。

    当下,我国的药品申请积压现象得到缓解。周思源介绍,2019年至2021年8月底,CDE总计受理注册申请任务25535件,审结25120件,任务进出基本平衡。今年,按正常时限进行审评的比例达到了98%。自2017年实施优先审评审批制度以来,有784件、484个品种通过优先审评获批上市。自2020年7月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至今年8月底,已将67件突破性治疗药物申请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有55件(33个品种)注册申请经附条件批准上市;经特别审批程序批准上市4个新冠疫苗。

    在中国药物加速上市之际,其创新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值得关注。

    周思源指出,中国的医药创新仍与美国等国家存在差距,具体体现在获批firstinclass的药品数量、批准新药的结构以及所批药物涉及的治疗领域范围。

    据了解,当下药物创新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内分泌和消化系统。2018年到2021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药64个,其中抗肿瘤药物和抗感染/病毒药物占比达到58%,而美国FDA药审中心2020年批准53款新药,抗肿瘤药物占比为40%,而58%是用于治疗罕见病。这种情况也存在于药物研发领域。三年来,我国1类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批准适应症中有54%是抗肿瘤药物。

    除了药品研发、上市集中抗肿瘤领域以外,我国还存在医药研发基础相对薄弱、产品同质化突出等问题。今年7月份,《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的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以PD-1/PD-L1为代表的研发扎堆现象引发热议。

    目前,PD-1/PD-L1的注册申请情况为,PD-1受理276件,申报企业42家;PD—L1受理148件,申报企业29个;将两者申请的适应症进行整合,共涉及瘤种18个,其中肺癌是42家企业155个受理文号。

    对此,周思源表示,“创新需要关注患者的需求,要对临床价值给予关注,要充分探索临床价值。一是药物创新应全面关注各个治疗领域的临床需求,比如说罕见病、儿童用药;二是药物研发是一个发现、探索、确证临床价值的过程。确定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应该包括其在现有治疗体系中的特点、地位以及是否满足患者的需求,要真正以患者为中心,要给患者提供有临床价值的治疗。其三,要通过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临研发为临床价值的评估提供全面、科学的证据。”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