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游戏产业的快速崛起,电竞从游戏曾经的一个分支产业逐渐独立出来,受关注度和投资热度甚至已经超过了游戏产业本身。从2016年起,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明确将电子竞技作为体育比赛的一种,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一项产业。
受到了政策、国际环境和产业本身的三大利好支持、电竞产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资本狂潮托着“飞上了天”。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式各样的电竞场馆迅速崛起。在这只“电竞馆建设大军中”既有网鱼网咖、联盟电竞等老牌专业电竞馆,也有腾讯、阿里巴巴、苏宁等线上巨头,甚至还有周杰伦这样的明星和IDG、普思投资这样的创投机构。
如今周杰伦的魔杰电竞馆已经开业;腾讯、阿里、苏宁等大公司的电竞馆计划也在推进中。那么作为电竞馆这种线下产业中的后来者,线上巨头们的加入又会引起怎样的业态变化?
腾讯的电竞模式
AT计划铺设上万家电竞馆,然而其中大部分只是“加强版网吧”。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游戏产业的头号霸主,腾讯布局电竞馆实属意料之中,甚至已经比我们预想的要晚。
但腾讯一经出手,立即将电竞升级成了产业基地形式的“泛娱乐电竞综合体”。尤其是这种把电竞+泛娱乐的形式融入到商场中的形式,很有想象力。
但从目前放出来的信息看,占地高达5000平方米的电竞赛事、电竞相关产业和其它泛娱乐产业会有怎样的变现模式,我们还不得而知。不过根据腾讯电竞和超竞互娱公布的信息显示,未来5年内,两家公司将在全国打造不少于10个类似的泛娱乐电竞产业园。
除了“大而全”的产业基地模式。腾讯也没放过“小而精”的中小城市电竞馆。2016年12月,腾讯与王者互娱、网鱼科技等公司宣布将在全国中小城市共同打造1000家直营连锁的“KIE电竞馆”。据了解,这种形式的“电竞馆”大多只是一些功能加强型的网吧。这种中小城市网吧“摇身一变”成为电竞馆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少见。在2016年阿里体育的一个发布会上,CEO张大钟宣布推出电子竞技馆加盟计划,阿里体育将招募一万家电竞馆,覆盖三千万电竞选手和爱好者,并将提供电竞、娱乐、社交等服务。从初期招募的一些电竞馆名单来看,都是由一些网吧发展而来。
苏宁的电竞体验中心
除了腾讯和阿里,比较令人意外的是一直以线上和线下零售为主营业务的苏宁,也在大力布局电竞。
2015年底,在苏宁25周年庆典上,董事长张近东宣布苏宁正式进军电竞领域,并将“电竞”提升到苏宁集团战略重心位置。据媒体报道,2016ChinaJoy大会上,苏宁聚力传媒副总裁王浩透露,苏宁聚力在全国35个城市已经建了50个电竞体验中心。
目前苏宁的第一批电竞体验中心已经开业。比较知名的一家苏宁与lntel、暴雪和网易斥资千万联合打造的上海苏宁肇家浜路店电竞体验区。这个体验区充斥着浓浓的暴雪游戏文化元素。主打高配置电脑、硬件产品和游戏衍生品,更像一个豪华商品展示区。
电竞产业目前趋势
目前国家尚无对电竞馆统一的严格定义。我们暂时认为:电竞馆是为专业电子竞技赛事而设立的场馆,以电子竞技为运营核心,提供满足电子竞技训练及比赛需求的专业化软硬件环境,同时可集上网服务、餐饮娱乐、线下社交、购物观影等功能。
收入上,一般电竞馆主要由赛事赞助费用、电竞赛门票收入、场馆租借费用、用户上网费用以及其他娱乐消费费用等组成。而电竞馆运营方也有多种,如创业公司,拥有相关资源的产业公司,原有网吧运营企业以及硬件制造企业等。
业内人士认为,电竞馆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专业的比赛场馆,就是举办大赛的大型场馆,像足球场。另一种就属于训练馆,弄小型比赛的,类似网球场。
从网吧到网咖,再从网咖到电竞馆。但其实,在这个行业形成的时候,人们偷换了一个概念。”OMG电竞战队总经理、电竞666号馆的联合创始人弓戈认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体育这条线看的话,电竞作为一个新兴的竞技运动,最后一定会有线下的场馆作为承载,就像以前没有游泳馆、击剑馆、没有马术中心。这些都是所谓的以前的新兴体育,现在已经成为传统体育项目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电竞玩家的线下消费需求,其实是没有得到满足。同样尴尬的是,当厂商的赛事落地时,同样也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折衷的办法是,将赛事放到各大体育馆举办。因此,一个专业的电竞场馆,很大程度上能连接并满足双方需求。
巨头的加入,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损失,大家一起把业态做大了,才有更多的资本加入。电竞线下场馆目前仍是一个增量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地步。
11:26 | 国芳集团拟出资1545万元与专业机构... |
10:33 | 九号电动两轮车晒成绩单:上半年中... |
10:30 | 中国电建集团项目专场推介会在北京... |
10:12 | 中国神华启动大规模资产重组 核心... |
10:03 | 中国神华拟筹划重大事项!8月4日起... |
10:00 | 房企寻找债务重组最大公约数化债 |
09:25 | 多奈单抗注射液三年长期临床研究结... |
23:31 | 直击ChinaJoy:上半年游戏产业国内... |
23:31 | 7月份重卡销量同比增长42% “四连... |
23:31 | “苏超”效应持续显现 文体旅融合... |
23:30 | 刚需持续发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头部陶瓷企业加速创新 满足“好房...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