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互联网金融倒逼商业银行转型 以科技为支撑努力打造金融“网红”

2017-03-20 00:25  来源:证券日报 傅苏颖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近年来“网红”一词传遍大江南北,在外资银行加快本地化发展、互联网巨头布局金融业、民间资本筹建银行大跨步向互联网模式发展等多方竞争压力的冲击下,让“金融”和“网红”原本两个不相干的词成为一体。传统商业银行正积极探索互联网化道路,加快转型升级的脚步,努力打造金融“网红”。

    3月18日,清华经管学院与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联盟携手主办的首届全球互联时代金融品牌峰会在京召开。毕马威中国银行业主管合伙人王立鹏在会上表示,“现有金融网红产品背后都有强力科技作为支撑,并且都达到了一个普惠的效果。”

    在王立鹏看来,物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如无人机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可作为农业金融大数据的入口。另外,还可探索人工智能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如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被运用到消费金融领域中的投资者教育方面,以提供最好和适当的金融服务。同时,智能投顾作为以计算机技术支撑的投资管理服务的总称,未来可考虑将智能投顾、机器和智能交易三者结合,打造金融产品和工具,便于客户做好投资组合管理。

    中信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吴军认为,“打造金融‘网红’的根本在于为用户创造价值,中信下一阶段会加大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客服的运用,同时会更加生活化,把银行的服务和大家的生活场景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他透露,目前中信银行电子渠道占整体金融交易量的比例已经超过97%。

    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江朝阳表示,现在每天从电子渠道来的客人是线下的10倍,说明当前银行移动化已经十分明显。银行近些年在移动金融的投入非常大,招商银行在两年前就提出了移动优先战略。不过,他也认为,“传统银行打造互联网金融产品要想成为‘网红’应该放下过去希望塑造成功偶像的包袱,要跟用户产生共鸣需要做到有料、有情、有趣。”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