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行业 > 正文

千亿元级换电赛道频入重磅玩家 新能源车时代谁将成为“牛耳”?

2022-01-20 12:41  来源:证券日报网 龚梦泽

    本报记者 龚梦泽

    随着全新换电品牌EVOGO应声发布,宁德时代正式进军换电市场。据悉,此次宁德时代推出了包括换电块、快换站和APP组合的换电解决方案,可适配全球80%已经上市以及未来3年要上市的纯电平台开发的车型。这意味着,继成为“宁王”后,宁德时代有意向新能源车换电领域挺进。

    事实上,从充电到换电,新能源汽车补能技术路径的马拉松早已开启。纵观换电市场,目前大体可分为国家队(国家电投)、私营换电服务商(奥动新能源)、新能源车企(蔚来)和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四大类。

    然而,换电行业的现状是,目前该领域缺乏行业标准,各家各自为政。以《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为例,规定的电池型号就多达145种。此外,换电还有侧面换电、分箱换电、底盘换电等类型。车企间要实现换电,不管是电池还是换电标准,都有巨大的鸿沟需要跨越。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蔚来、北汽、上汽荣威、吉利枫叶、长安、一汽奔腾等车企已推出了换电乘用车型。其中,蔚来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其余车企的换电车型现阶段主要提供给出租车运营公司。如此,换电赛道上谁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牛耳”,答案一时扑朔迷离。

    换电模式发展受困

    “宁王”进军换电赛道

    众所周知,换电模式解决的是新能源车续航焦虑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车电分离的方式,消费者可选择租赁电池的方式买车,进一步节约购车成本。但相对于消费端的使用便捷,换电在商业模式的缺陷,使得企业端的发展严重受阻。

    首先,换电存在重资产问题。换电站需要空间和电池储存,成本远高于充电桩,这也是当年特斯拉折戟换电战场后大力推广超充桩的原因;其次,是换电标准的问题。不管是电池还是换电类型,都有巨大的鸿沟需要跨越。

    此时的宁德时代似乎都恰有良策。首先,近两年来,凭借新能源车的东风,宁德时代股价翻涨了10倍,相比3年前上市之初的发行价,涨幅更甚。

    2020年,宁德时代融资规模高达196亿元,融资总额位居A股非金融类再融资第二位;2021年,市值更是一举突破1.6万亿元。

    “巨大的资金体量让公司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买矿之余,同时布局末端的补能业务并直达C端车主,无论从业务前景还是发展布局来说,都很合理和有必要。”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理事张秀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此外,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宁德时代2021年全年装机量80.51GWh,国内市场占比52.1%,遥遥领先于第二名比亚迪。如此高的市场份额,加之动力电池对于新能源车的重要性,让宁德时代在充换电领域具有很高的话语权,有利于推动电池规格标准化建设。

    更为关键的是,换电在政策层面可谓暖风劲吹。早在2020年11月份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就提到,要求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和标准建设,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对此,东吴证券分析师周尔双认为,随着宁德时代等龙头电池厂的加入,加上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有望推动电池标准化。“宁德时代入局,剑指仍待挖掘的千亿元级规模的换电蓝海市场。”张秀阳认为,宁德时代覆盖全球的动力电池市场,是其大张旗鼓进军换电服务的后盾,也让动力电池的换电运营、保养以及回收利用更容易在统一标准下高效运行。

    商业模式亟待创新

    换电赛道“牛耳”花落谁家?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3060”大背景下,换电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全场景普及的必然形式。在政策、资本、自身产品力提升下,2022年有望成为换电行业高速发展的元年;基于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780万辆,换电车型占比有望达30%的行业预判,东方证券预计,2025年国内换电站将达到2.2万座,运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631亿元,换电站设备市场有望达到693亿元。

    正因如此,换电市场也吸引了多路玩家。除宁德时代外,目前国内换电领域中包括山东威达、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换电设备生产商;奥动新能源、伯坦科技、时空电动等中游运营端;以及蔚来、吉利等车企和电网企业、能源类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均参与其中。

    然而,看似前景明朗的换电市场,实际上一直面临着运营商高成本、盈利难等问题。对此,时代电服总经理陈伟峰坦言:“换电一直被诟病的盈利难问题,原因包括前期投资大及换电频率较低等。”

    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20年底,北京等一线城市换电站的平均利用率仅为20%左右。而在车辆匹配的前提下,单一换电站的利用率达到60%-70%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假设一座建设成本在560万元的换电站,利用率为7%,刨除运维、折旧等成本税后净利润后,收回投资时间或长达10多年之久。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进军换电最大的风险是在服务运营方面没有经验,因为这将是公司从面向B端到直接面向C端的转变。这方面我们以往的经验还不足,还需要快速提升内部能力。”陈伟峰表示。

    与此同时,换电模没有主机厂的支持,也终究无法推广。周尔双表示,换电模式来自主机厂的阻力较大,这源于主机厂或面临丧失核心技术的风险。

    对此,有换电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如今车企心态也在发生改变,他们越来越接受标准化的电池包,从而降低汽车开发和适配成本。同时,换电正再催生新的资产运营模式,车企和其成立的电池资产公司正在把私人电池变为公司资产,然后通过担保资产发行ABS获得资金。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充电企业扩大充电桩规模,提高充电站服务。新颖的商业模式及场景也让会让公司更具有想象力。”上述行业人士表示。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