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梦泽
今年以来,我国车市面临20余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寒冬,曾经的新增长点新能源汽车也在补贴大幅退坡后遭到重创,今年7月份-9月份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
“除补贴退坡因素外,中国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也已成为严重阻碍和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1月27日下午,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在蜂巢能源常州金坛车规级AI智能动力电池工厂投产仪式上表示。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量逐步增长,成为消费者购置纯电动汽车的一大消极因素。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统计数据,今年5月到7月,仅三个月内,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就高达79起,涉及车辆96辆。
可以看到,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成为阻碍产品普及的重要因素,而原有的电池行业竞争格局也亟待被打破。11月27日下午,作为电池行业的新势力,蜂巢能源正式宣布其位于常州金坛的车规级AI智能动力电池工厂一期项目正式投产。
投产仪式上,蜂巢能源副总经理兼CTO饶忠儒指出,长期以来,私人消费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高,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频发等种种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在包括生产制造在内的很多环节没有达到汽车应用级别的要求。
“车规级+AI智能”成为关键词
“车规级动力电池工厂需区别传统电池厂,规划之初就应以车为服务目标。”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称,车用电池的单体电容量、串并联数相比传统电池均有大幅提高,再结合车辆应用的复杂工况和恶劣环境,对电池安全系数及一致性的要求更高,其严苛程度相比传统电池提高百倍以上。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车用动力电池与以前应用于3C场景的传统锂电池相比有着跨越性的严苛标准,但现在行业内对“车规级”的标准并无统一的界定。有行业数据显示,40%的电池事故是由于制造缺陷所致,对此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表示,必须制定全新的电池制程规范和工艺标准,以达到车辆使用的安全要求。
据杨红新介绍,蜂巢能源在常州投产的“车规级”工厂通过导入AI智能技术,在环境控制、毛刺控制、异物检出、制程管理、设备自动化等多个方面,用严格的标准和管控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减少甚至消除因制程缺陷导致的电池安全事故,使蜂巢能源领先的技术产品落地,延续高性能高安全优势,同时实现高质量,更符合汽车复杂恶劣的应用场景使用的标准。
在产能方面,蜂巢能源常州工厂总投资80亿元,产值超130亿元,规划产能18GWh,共分三期建设。本次投产的一期项目规划产能4GWh,二期项目规划产能8GWh,预计2020年年底投产,随后将进行三期6GWh产能的建设。
蜂巢能源市场部总监郝雷明对记者表示,常州工厂只是第一工厂,未来还会有第二工厂,包括欧洲在内蜂巢能源规划总产能将达100GWh。这个数字不算小,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用装机量不足57GWh,装机量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也不过23.5GWh。有预测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总装机量也不会超过65GWh。
事实上,目前动力电池行业已进入深度洗牌期,业内普遍认为未来能够存活的企业或不足一成。对此,郝雷明颇为自信的表示:“蜂巢能源还是有机会的。”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大趋势,动力电池市场非常广阔。到2025年,装机量将超800GWh,保守一点估计大概在500GWh。“在洗牌过程中,原有的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被打破。”
计划2022年下半年申报科创板
近年来,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强力助推和电池目录的精准保护下,使得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一批本土电池企业份额快速增长。然而伴随着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束日近、多家国外电池巨头重新进军国内市场,都让自主品牌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从去年4月份开始,包括三星、LG、SKI在内的韩系三大电池公司一改以往的静默姿态,高调启动在中国的新一轮投资。
如今刚刚起步的蜂巢能源则免不了与外资电池厂商比较竞争。对此,杨红新显得十分有信心。“我们设备逐渐国产化再通过劳动力成本、政策支持等,中国企业不怕跟日韩去拼成本。对于蜂巢能源,2020年作为投产第一年成本会比较高,有六个月的爬坡期。同时,产量也有一个爬坡的过程,原材料也会发生变化,所以2020年我们的制造成本应该会偏高一些。但是我们因为有比较好的背景,各个合作伙伴也比较看好,提供了比较有竞争力的合作价格,规模化之后会有更高的竞争力。”
杨红新认为,优秀的电池企业,绝大部分原材料可以国产,设备可以国产,人工成本又低,新建的工厂自动化程度也高,差距可能在制造精细化程度、质量控制即良品率等方面,但整体来判断,如今国内企业跟国外的差距并不大。
此外,蜂巢能源专注于技术研发的特点也让其具有与现有行业巨头“一战”的资本。今年7月份,蜂巢能源创造性地推出了动力电池“叠时代”的概念,发布了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巢系列”动力电池产品平台,以及行业首创的四元电池、无钴电池。
多项技术加持之下,蜂巢能源的产品目前已通过了包括吉利、奇瑞、广汽、北汽等国内主流车企的评测,反馈都非常好,测试产品就包括上述811产品。不仅如此,据杨红新透露,PSA、奥迪以及戴姆勒等欧洲车企也正在测评蜂巢的产品,蜂巢的目标是努力开发所有的优质客户。
当记者问到未来的融资和上市计划时,杨红新表示:“资金肯定不能只用自有资金,一部分会对外融资,比如说我们会做几轮股权融资,另一部分则是通过金融手段,比如贷款。同时计划2022年下半年申报科创板。”
采访接近尾声,杨红新强调道,蜂巢能源虽然起步晚但是没有包袱,选用的技术也是最先进的,而且不仅是通过购买设备来实现。“我们有些比较先进的检出手段是通过AI算法、特征曲线和大数据的方式实现,不完全靠买设备,我们有自己算法体系,通过比对做到毫伏级电压、毫伏级的比对,以此来找到它的动态变化,找到不良品自放电的可能性等。”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