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动态 > 正文

新玩家争入局 网约车江湖风云再起

2018-10-20 15:41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苏沐晖报道

    10月12日,哈啰出行上线网约车业务,这是其更名之后推出的首个新业务,首批上线城市为上海、南京、成都,业务仅限于出租车。哈啰出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哈啰出行将会在更多城市上线,计划在10月份覆盖全国80座城市。

    网约车“新鲇鱼”

    近年来,哈啰出行在巨头阿里的支持下逐渐做大,共享单车行业已无法满足它的发展需求,哈啰开始迅速扩张业务,进军网约车市场。

    事实上,哈啰的入局并非一时兴起,在很早之前哈啰出行就显现了从单车向多元化业务发展的迹象。今年4月,哈啰出行开始申请“哈啰”系列商标名称,其类别包括旅游、物流服务、保险、金融、不动产,志在布局整个出行领域。9月,其CEO杨磊宣布哈罗单车正式升级为哈啰出行,旗下业务涵盖共享单车、助力车、汽车等交通出行方式,由共享单车企业升级为移动出行平台。

    与此同时,哈啰出行还宣布与首汽约车、嘀嗒出行、高德地图达成合作。10月11日起,哈啰出行开放打车入口,12日开始运营,其运力来自嘀嗒出行与首汽约车。之后,阿里还将给哈啰出行提供支付宝首页入口和高德地图入口,阿里生态的企业与哈啰出行在数据、场景方面可以相互打通。

    “哈啰出行主要还是基于现有业务进行生态化拓展,完善短途+长途的业务体系,相互引流。同时,哈啰出行只是引入出租车业务。首汽、滴滴等引入出租车业务是不抽成的,有些平台甚至发补贴给用户端,即倒贴钱。因此,哈啰做出租车业务,首先资本压力就很大;再者其主营业务是单车,而单车市场整体尚未盈利。”易观汽车与交通出行分析师孙乃悦表示。

    如今,滴滴正处于大整改的风口浪尖,给市场新势力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间隙。近期,吉利宣布正与戴姆勒协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运营网约车和汽车共享服务,双方各持股50%,这是前者在成为后者的大股东后展开的首次合作。无独有偶,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福特智能出行有限责任公司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各出资50%,组建众泰福特智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新合资公司的成立正处于相关政府机构审批的过程中。

    10月12日,沃尔沃汽车与首汽租车出行服务战略合作宣布启动,双方宣布将在出行领域优势互补、共建智能出行服务体系,以智能汽车和智能科技驱动服务升级,打造未来出行生态圈。同时,沃尔沃汽车向首汽租车交付1000台沃尔沃S90豪华轿车,用于首汽租车企业长租及网约车等大出行市场。

    由此,网约车市场在形成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之后,似乎有再次进入“战国时代”的迹象。

    但也有分析认为,相比滴滴等网约车运营商,传统车企的入局亦将面临不少挑战,如出行领域所涉及的业务与传统汽车企业所从事的业务差别很大,几乎可算是跨界布局,且绝大多数出行服务盈利前景暂时不太可观。

    他还指出,阿里进入网约车则是进一步完善其本地生活服务的闭环,包括到家、到店、出行(单车+汽车)等,其数据和资源整合和共享能力可能会令其网约车平台连接更多交通和本地生活的数据。

    市场战火重燃

    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烧钱大战之后,如今的网约车市场已经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在业内看来,以出租车起家以及拥有强大运营能力的滴滴仍然占据了互联网出行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行业的格局还难以有所改变。

    “哈啰出行、吉利以及其他的网约车能够赢得不少的市场份额,但短时间内还难以撼动滴滴领先的行业市场份额,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的共享出行习惯已经培养,市场的需求依旧存在,而经过整改后的滴滴或许能熬过难关。”互联网资深分析师丁道师表示。

    余目也认为,滴滴在司机、用户规模,服务类型与能力,数据算法积累上具有其他平台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对于滴滴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自身平台的不断升级,尤其是安全系统的建设。

    数据显示,我国网约车用户超过2亿人。网约车市场的规模巨大,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市场,因此,尽管滴滴出行已经覆盖了我国400多个城市,占有87%以上的专车市场份额,99%以上网约出租车市场份额,但还是有新的挑战者不断涌现,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那新打入网约车市场的玩家们有“破局”的机会吗?

    张力旺认为,随着多家企业纷纷推出网约车业务,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之前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有望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具有品牌效应的新进者能够形成引领效应,推动市场提供高端服务,继而影响需求结构。

    对此,他建议,吸取滴滴的经验教训、杜绝安全事件重演应成为网约车第二梯队的重点。平台需要负起责任,对于司机网约车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只有乘客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市场发展才有前提可言。

    余目则指出,首先是司机和车辆的合规性,其次是服务能力,包括司机接单速度(车辆数量、算法),司机服务质量(司机准入、培训和考核),以及价格体系等核心因素。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