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份以来,各大险企纷纷公布了三季报数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后发现,曾经的“举牌弹药”万能险对A股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万能险所持流通股市值为815.5亿元,比年初的973.9亿元,缩水158.4亿元。而在2015年-2017年万能险“风头最盛”的时候,其对A股的持股市值连续三年都超过1200亿元。
从保费增速来看,万能险在大类险种中,保费增速最低。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万能险保费业务为5805亿元,同比下降17%。而寿险业务同比增长4.84%;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17.41%。
不难看出,代表纯保障业务的健康险与偏理财属性的万能险,保费增速走向了两个极端:健康险不受疫情影响逆势增长,而万能险规模却持续下滑。
万能险持股市值为何会大幅缩水呢?其实从2016年以来,监管层就陆续出台多个政策,引导“保险姓保、回归保障”,并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以附加险形式存在的万能险也被叫停。
监管持续推动险企回归保障,源于对险企利差损风险的考量。
赔付差额、支付利率与投资收益差额以及费用差额是保险公司利润的三大来源。此前,一些寿险公司通过推出高收益万能险等产品吸纳保费,迅速增大资产体量。但这种经营模式的风险较大:一旦投资于股市的资产下跌,收益将无法覆盖保费成本,险企会面临亏损、流动性告急、赔付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
为防范险企利差损风险,监管层近年来持续引导险企回归保险的保障功能,进一步压缩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推动健康险、寿险等长期险种。
对市场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是当万能险不再激进地“买买买”之后,险资还会持续流入A股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今年以来险资通过传统寿险账户、险企自有资金等方式源源不断流入A股,这些资金不会对所持个股激进加仓,更不会频繁调仓换股,可谓是A股市场的稳定石。
多家险企投资部门负责人近期也表示,仍看好A股投资价值。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抓住A股波动向上的结构性机会进行配置,并高度关注高分红股票的长期价值,继续挖掘大市值、业绩优、较低估值的蓝筹股长期投资机会。
(策划 证券日报音视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