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星巴克总部发布公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截至6月底的第三财报季,公司营收下降大约30亿美元-32亿美元,营业利润将减少20亿美元至22亿美元。预计2020财年中国和美国的销售额将减少10%-20%。
疫情对于星巴克这种以门店客流量为支撑、以工作商务类场景消费为主的咖啡店影响巨大。星巴克发布的公告中表示,公司业绩持续承压,每周的“现金消耗”曾在4月份时达到1.25亿美元,星巴克计划未来18个月内关闭美洲的400家门店。
虽然美洲的门店正在大规模关闭,但是中国市场的业务已经逐渐恢复。公告中表示,目前中国99%的星巴克门店已经营业,90%的门店营业时长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据了解,当前,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已经超过4400家,未来还将新开500家门店。
最近几年,中小型咖啡店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适应逐渐加快的消费节奏和提升国内竞争力,星巴克也开始了数字化转型。去年星巴克在北京开设了全球首家“啡快”概念店,顾客可以“线上下单,到店取餐”。疫情期间,手机端下单的顾客占到了订单总量的80%,这一转型既为疫情期间门店运营提供了支撑,也使消费者养成了新的下单习惯。
在“互联网+”趋势下,连锁咖啡店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咖啡互联网化必须要真正的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才能享受到家服务、外卖服务的市场红利。
如今,疫情已经成为咖啡行业分化的加速器,非常考验企业的博弈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品牌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小型咖啡企业收缩战线,关闭客流量小的门店,保留核心门店并聚焦核心商圈,对其度过寒冬还是有帮助的。
尽管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到来,但市场仍然对中国的咖啡市场持积极态度。我国咖啡消费市场增速快、上升空间大,人均咖啡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在中国咖啡市场的扩容、增长、爆发过程中,目前只有细分市场领域的龙头企业,并没有全行业的龙头企业。相关专家预计,2023年中国的咖啡行业进入稳定期之后,有可能会在细分市场领域出现大型企业。
(策划 证券日报音视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