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TMT频道 > TMT行业 > 正文

闲鱼总裁丁健:“SEED”模式提升用户减碳积极性

2023-12-29 18:53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袁传玺

    12月27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国新咨询协办的首届“2023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交流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重塑·构建”为主题,来自政府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企业和媒体的各方人士齐聚一堂,围绕“重塑企业价值,构建中国特色ESG生态体系”相关话题深入交流,积极为ESG发展建言献策,凝心聚力共谋可持续发展。

    12月27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到了闲鱼总裁丁健,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闲置平台在循环经济中的价值,以及闲鱼升级后的绿色新故事。

    在用户心中播种低碳的“种子”

    据第三方报告显示,目前国内闲置物品交易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闲置物品交易有望突破3万亿元。闲置交易已经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众参与度最广、参与门槛最低的低碳环保行为之一。

    闲鱼是国内最大的线上闲置交易平台。根据第三方报告数据,2022年全国闲置交易月度活跃用户为1.45亿,其中,闲鱼平台的月度活跃用户为1.25亿。在闲鱼上,用户每年挂出的闲置物品超10亿件。几乎涵盖了消费品的全部品类,包括数码、服装、美妆、家具、母婴等。

    丁健介绍称,闲鱼发展的初衷是建立一个人人可参与、低门槛的闲置资源交易平台,鼓励社会闲置资源的流通和用户间的互动。经过9年发展,闲鱼凭借便捷的交易方式、丰富多样的交易模式,已满足大众在闲置物品交易方面的绝大部分需求。同时,闲鱼用户的年轻化趋势明显,90后用户占比超过50%,现在年轻人对于闲置交易的接受程度以及绿色消费的意识越来越强。

    据悉,2023财年闲鱼用户碳减排达到了314万吨。丁健为闲鱼定下了一个减碳小目标:“期待到2030年,闲鱼累积服务超10亿用户,带动碳减排量超5500万吨。”

    这一小目标背后是闲鱼内部被称为“SEED”减碳模式提供的支撑。丁健对记者表示,闲鱼“SEED”减碳模式以数字化为基础,核心包括建立标准、鼓励全民参与和建立生态,数字化是起点和关键,建立标准是实践的关键环节,定义了一套围绕闲置流通场景的标准,给用户量化感知;其次是吸引和鼓励全民的参与。鼓励全民参与需要调动用户积极性,因此我们策划活动并引入合作方和公益机构;最后是建立生态,这个生态既指的是我们本身闲置流通需要有一个生态的打法,但这件事情的达成绝对不只是闲鱼平台自身,我们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在整个减碳过程中,需要方方面面的合作。”

    “闲鱼业务的存续得益于用户在减碳方面的积极态度。这既是我们经营的基础,也是我们追求的愿景。”丁健表示,“闲鱼不是以GMV或者收入为核心导向的平台。让人人享受闲置本身带来的乐趣,在闲置购买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交流、分享和社交,这是我们非常希望闲鱼跟别的平台不一样的地方。”

    推动用户碳积分与全国碳市场的融合

    闲鱼已推出一套独特的碳账户,该账户能够精确记录用户每一笔交易背后的规模,年度数值等详细信息。这一账户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个将用户的交易行为与减碳行动紧密关联的机会。“我们的目标是推动整个闲鱼碳账户的运营。因此,在闲鱼的内部,我们将碳账户、积分体系、权益体系以及用户运营体系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内容设计,让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使这个数字变得更加可感知和可运营。这是我们当前内部工作的重点。”丁健表示。

    在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会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批准发布了两项团体标准《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互联网平台闲置物品交易通用要求》和《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循环经济领域资源化过程互联网平台废弃产品回收》,两大团体标准由阿里巴巴集团、闲鱼、北京绿色交易所等多家机构共同起草。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二手交易平台减碳团体标准的发布确实也为平台减碳评估提供了明确的准则。然而,目前许多碳积分仍然局限于企业内部的闭环交易体系,尚未与全国碳减排市场形成有效对接。

    那么闲鱼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推动碳账户与全国碳市场的融合,从而促进更多的绿色消费?

    丁健表示:“其实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并且想推动建设的,我们用户自己有碳积分账户,但是它跟市场是不通的。有一些合作方我们已经在聊了,怎么样能够把闲鱼用户的减碳量能够进到市场,让它可被交易。因为一旦可被交易就能产生更大的价值。这个价值反哺到用户,用户也会拿到好处,我觉得这显然是一个更好的循环的机制。另外一个思考是,如果它不能直接转换成钱,能不能转化成用户的权益?因为你减碳的够多,例如绿色出行的方式,这些都是比较好的一些模式上的思考。当然这个也一定依赖于跟外部合作伙伴、甚至政府层面的打通,让它真正的落地。”

(编辑 郭之宸)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