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若琳
1月15日,腾讯微信团队表示,目前微信灰度测试订阅号付费能力,符合条件的运营者可以前往公众平台开通付费功能。成功开通后,运营者可对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设置收费,用户购买文章后方可阅读全文。
关于开通付费功能的账号条件,微信团队表示,注册超过3个月、近3个月内无严重违规记录、已发表至少3篇原创文章的订阅号可以开通付费功能。目前付费功能正在灰度测试,符合以上开通条件的订阅号即有机会被灰度。成功开通后,运营者可对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设置收费,用户需要购买后才能阅读全部内容。
据了解,目前微信仅对单篇文章提供阅读付费能力,尚未推出包年/包月业务,而具体到一篇文章的标价,运营者可在1元-208元里的35个价格档位选择合适的定价,暂时不支持运营者自定义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灰度期间,媒体和政府、企业帐号不支持开设付费阅读。这也被外界理解为微信为鼓励个人原创作者的一次大胆尝试。
“免费已经成为一种阅读习惯,在此之前,微信开通过‘打赏’功能,读者可以自愿付费。而此次付费阅读对创作者是机遇也是挑战。”一位互联网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知识付费一直都是互联网内容平台所追求探索的方向,2016年,知识付费概念集体爆发。
2016年5月份,“得到”正式上线;同月,“知乎Live”在第三届知乎盐Club活动上被推出;2016年6月份,内测两天的“分答”正式上线,但是2个月后突然下线;2016年12月,微博问答上线;2017年3月份,豆瓣推出“豆瓣时间”。2018年分答改名“在行一点”重新上线。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中,知识付费因为KOL的聚集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始终是小众市场。微信活跃账户数11.51亿,同比增长6%。在庞大的用户支持下,微信入局,能否再次激起知识付费的浪花?仍待市场检验。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