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刘会玲
“科创板是对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大举措,起着重要探路者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发展成熟的投资者队伍,专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需要尽快熟悉科创板投资特点,丰富投资经验,降低投资风险。”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首席合伙人、董事长朱建弟在5月17日的“与时俱进-全视角解读IPO新时代”立信•锐思2019年资本市场论坛演讲时作了如上表述。
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正快马扬鞭极速前进,目前已有超过100家公司申报并被上交所受理。
最新数据显示,在上交所受理的110家企业中,立信负责审计的有24家,还有26家在申报过程中,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朱建弟介绍,公司非常重视科创板申报企业审计服务工作,把申报企业质量视为重中之重,在客户选择、基础程序、风控把关、专家内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质量保证体系。
朱建弟表示,立信负责审计的科创板申报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行业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二是注册地集中,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包括深圳)、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三是资产负债率较低,平均资产负债率37%;四是营收规模较大,营业收入平均5亿元,净利润平均0.8亿元;五是研发投入较高,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值是9%,研发支出最高3亿元,平均0.5亿元;研发人员最高1028人,平均184人。
他认为,在科技创新定位上,一些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大部分企业处在跟跑和并跑阶段。
会上,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潘峰则从注册制角度对科创板进行阐述,着重强调了科创板设立的背景和意义、制度改革要点及中国版注册制改革的特殊性。他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加速向国际机构放开,设立科创板目的也是为了服务国家的各项战略,科创板的顺利推出,关系到资本市场乃至整个证券行业的发展和前途。”
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实验田,科创板IPO受理企业目前已经达到110家,就中介机构的归位尽责,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总裁杨志国日前接受某机构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的审核理念在于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中介机构承担核查把关责任,且责任更为强化。
杨志国表示,科创板的审计重点关注发行人的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符合招股书准则要求,是否充分、一致、可理解,便于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
(编辑 上官梦露 策划 刘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