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行业研究 > 正文

常态化下第四轮集采资本市场波澜不惊 本土药企转型更成功

2021-02-07 18:02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朱宝琛 郭冀川

    本报记者 朱宝琛 见习记者 郭冀川

    “虽然第四轮国家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将在近期公布,但一方面集采产品价格降幅收窄,另一方面集采的市场影响在此前被充分消化,所以近期医药板块并未因此发生较大波动,甚至一些参与集采的医药上市公司股价都没有较大反映。”森瑞投资医药研究员田新杰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田新杰介绍,从中标情况看,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原研药外企纷纷主动放弃,他们也成为此次集采主要受影响方,但可以凭借原研的口碑和品牌优势寻求院外市场,这样将形成医保支付和自费两种路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第四轮国家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显示,45个通用名药物全部采购完成,药品平均降价52%,其中最高降幅达96%。此轮集采共有152家企业参加,产生拟中选药企118家,企业拟中选比例达到71%,较前三批有明显提高。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前几次集采不乏众多药品降幅超9成现象,一些企业面对激烈的价格竞争败下阵来,导致市场份额大幅萎缩,随之而来的是业绩下降与股价暴跌。集采常态化发展下,纳入产品会不断增加,而价格降幅也会有所收窄,随着更多本土药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参与集采竞争,进口原研药的市场竞争力会逐渐削弱,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进口替代。

    在此次全国药品集采中,仅有5家外企中标,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为例,该药品年销售额超50亿元,此次由16家企业角逐,最终10家企业拟中选,外企勃林格殷格翰的原研药市场份额曾经占比最高,但此次却未能中选。龚涛表示,在过了专利保护期后,仿制药抢占原研药市场本就是大势所趋,集采加速了这一进程,也让掌握原材料资源和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的本土药企,有了更大的首仿研发动力。

    田新杰表示,集采除了挤出中间商水分,也让仿制药价值回归,让产业往创新方向走,虽然这一过程中会伤害到部分药企的利润,但对于之前市场份额少的企业来说却也是机会。这些企业过去没有品牌和渠道优势,集采削弱了企业市场销售能力价值,中标的企业会因集采的大额订单而带来新的收入。

    西南证券研报指出,集采政策将倒逼企业加快创新,持续看好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国家医保控费大背景下,集采与医保谈判常态化推进,将加速行业集中,行业巨变下倒逼传统药企进行创新。

    此次集采不仅让本土药企收获颇丰,部分产品拟中标企业也出现中小药企的身影。华夏幸福研究院医疗研究员王瑞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说明本土药企已逐步适应集采态势,中小企业增多也是好事,说明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被市场进一步认可,这些企业集采中标后,还会反哺企业创新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