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珂
资本市场是连接“科技-产业-金融”的重要枢纽,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9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表示:“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健全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等提供便利。推出了科创板改革‘1+6’措施,进一步增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既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长周期特征,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更灵活、更耐心的资金支持,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健全的资本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关键技术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增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当前,资本市场不断提高包容性,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包括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政策支持下,科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正在不断拓宽。Wind资讯数据显示,按照上市日期计算,2025年以来,A股市场共计71家企业完成了发行,合计募集资金达674.06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企业达到45家,占比超六成。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科技金融体制进一步健全,推出科技金融政策“组合拳”,各部门各地方积极行动、加快落实,2021年以来,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合计首发募资超6000亿元,2025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达到8000亿元。
从并购重组市场来看,Wind资讯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份“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截至9月19日,按首次披露日期统计,全市场新增披露并购重组项目突破184单。从重组目的来看,多为聚焦主业和以产业合作为目的的重大重组,包括横向整合、垂直整合、战略合作等。
在债券融资方面,据邱勇介绍,正式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长期、更低利率的融资渠道,目前已经有288家主体发行了超6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资本市场通过风险分散、精准定价、便捷退出三大优势,能有效匹配创新需求。”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资本市场服务科创企业成果显著。未来,市场包容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刘祥东表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已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科创板、北交所等市场定位清晰,聚焦服务“硬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渠道持续拓宽;二是试点注册制改革提升市场包容性和效率,一批关键技术企业成功上市;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链条更趋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得到优化。
谈及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适配性,刘祥东认为,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对科创企业的支持路径,鼓励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展,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的债务融资渠道;二是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优化各板块定位和衔接机制,畅通“募投管退”循环,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投向早期科创项目;三是完善基础制度,持续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并加强投资端建设,培育专业机构投资者,以稳健高效的市场生态精准服务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
(编辑 吕东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