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璐
截至2022年4月30日,除未来股份等4家主板公司外,沪市主板和科创板2087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沪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在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基本盘”。科创板立足科技创新,“硬科技”底色持续彰显,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
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科创板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2021,沪市公司整体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91万亿元,归母净利润4.13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4%和29%。沪市公司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收入占比超过7成,利润占比超过8成。其中,科创板公司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344.54亿元,归母净利润948.41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37%和76%,一季度科创板延续高增长态势,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46%和62%。
沪市国企民企实现均衡发展,沪市国企2021年合计贡献营业收入39.06万亿元、净利润3.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1%。其中,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9.79万亿元、净利润0.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1%,高质量发展势头更加明显。与之相比,民营企业显示出更快的业绩增长速度。2021年沪市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4万亿元,净利润0.55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17%、54%。
稳就业、惠民生作用凸显
ESG理念引领可持续发展
沪市公司在稳就业方面继续发挥应有作用。2021年新增员工人数约33万人,整体就业人数达1730万人,以GDP占比测算,间接带动就业人口在2亿人以上,占全国就业人口比重近3成。其中,汽车设备、医药、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设备等行业员工规模均超40万人次,稳增长与稳就业互促共进。
面对材料价格上涨和疫情压力,一批关乎国计民生的沪市公司积极配合稳供保价,通过内部降本提效,全力做好民生保障。例如,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住宿餐饮等行业搭载着百姓出行和消费的基本需求,克服疫情扰动影响,实现费用率同比分别降低0.8个、1.0个、3.8个百分点。面对较大的成本上行压力,电热燃水生产业努力压缩各项费用,费用率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保障基础能源稳定运行。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沪市公司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860余家公司披露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ESG披露数量创历史新高。1200余家公司在年报报告中主动展示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沪市公司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支持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为乡村振兴建设积势蓄力,2021年合计投入资金及物资近526亿元。
科创板“硬科技”成色鲜明
沪市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科创板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面向科技前沿的多个“硬科技”领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助力中芯国际、晶科能源、君实生物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者,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2021年,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保持高位,全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852.40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其中,百济神州、翱捷科技等38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0%。科创板公司全年合计新增发明专利7800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达到108项,66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主板公司研发力度也在不断强化,主板实体公司研发强度连续3年保持正向增长,全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7006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107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中国建筑、上汽集团等1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8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推动国产替代不断提速,传统产业工艺革新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推进。
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
沪市公司在实现业绩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用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全年共有1543家公司推出分红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的84%,现金分红总额超过1.5万亿元,较2020年大幅增长26%。其中1139家公司分红比例超30%,占比74%,325家公司分红比例超50%,占比约21%,162家公司派现10亿元以上。
同时,股票回购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有230余家次公司完成或正在实施回购,累计已完成回购金额合计约570余亿元。与此同时,沪市业绩说明会渐成常态,实现召开数量“全覆盖”,投资者关系管理迈上新台阶。
专业机构投资者在沪市的活跃度也在持续提高。截至2021年末,专业机构投资者在沪市公司流通股中的持股市值约10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5%;交易占比约达36%,同比增加约7个百分点;全年日均成交金额3301亿元,同比增长达81%。其中,基金类投资者持有市值4.6万亿元,同比增长77%;持股占比约10%,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全年日均成交金额1993亿元,同比增长95%。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公司外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已有38只科创板股票被纳入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核心指数体系。随着外资投资科创板渠道进一步拓宽,外资持股规模与覆盖面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末,外资机构持仓金额达到1043.06亿元,占比近5%。
(编辑 李波)